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22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怎么使孩子顺利地融入移民国家?

许多人移民至新国家的开始,面临着语言、习俗等各个方面的陌生与不安。特别是随同家长一起的孩子,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怎样快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和家长一样融入当地社会呢?凯胜移民与您分享一位移民妈妈讲述的孩子如何成功融入美国生活的故事:  国殇日, 镇上一年一度的嘉年华如约而至。我看着六岁的儿子最后一次坐上他曾经心爱的小火车。以少年49吋的身高,明年就“超标”了。想想他总共坐过三次这个火车,也就是说,这是他来到美国的第三年。  2010年我结束近十年的海归生活,带着出生在北京的儿子“回到”美国。那一年,Alex刚满三岁。我们定居在纽约长岛的一个小镇---装修家园、熟悉环境、结交朋友、探索生活---用我最繁忙的脚步和最轻松的声音,带他走进这个新的世界。  Alex今年六岁,他独立冷静,好学钻研,是典型的“理科男”。这位小小移民用了三年时间,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不断地予人惊喜。Alex目前就读在长岛一所普通的公立kindergarten,下个学年里他将跳级升入二年级学习。令学区负责人和学校老师做出这个决定的关键不仅是他超前的学业成绩,更重要且另我欣慰的,是他在交际和表达上显示出的成熟自信。  过去的三年,儿子经历了环境和语言的巨大改变,在压力中蜕变成长。变化,是我能想象最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之一。而引导孩子接受新的美丽和机遇,使他们在未来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就是我所理解的教育。  熟悉新环境,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让我决定把家安在纽约长岛上原因之一是---我的姐姐也住在长岛。刚来的时候,每次我带Alex去距离十五分钟车程的大姨家玩他都会傻乎乎的问我“咱们什么时候回美国?”三岁的小孩,陡然被带离了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遥远到无法进行具象描述的地方……“什么是美国?哪里是纽约长岛?美国不是新家么?那大姨家怎么也是美国?”小朋友当时满脑子的混乱与不安一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从中国回到美国,我用一分钟就适应了礼让的行车、微笑的陌生人、夜不闭户的社区、可以让孩子自由奔跑出视线之外的运动场。移民,正是因为这个国度能轻易的满足我们的安全需求。可是孩子们,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来自何处呢?  对于三岁的Alex来说,新的家、街道、学校、运动场,每一样都是惊险伴着刺激,满是步步的惊心。为了让他更快的对新环境产生安全感,我们两个只要闲着就必须出门。“你看,这是咱们的消防队”“这是你的邮局”“这是咱家喜欢的pizza店”……我要让他感觉到这附近的大小商家和设施都会为他服务,都是家的延伸。  我们由GPS带路,跑遍了家附近的所有公园博物馆。我教他主要街道的名字和地图上的位置,请他帮我记住沿路的商店地标。我们在镇属公园的湖边散步时随身带着手套和垃圾袋,理由是要帮忙打扫“我们的湖”。我们给家门口大树上住的小鸟起了昵称,查到了它们的学名和科属。大雨的天气里,我带他撑着伞穿着雨鞋,一直淌着路边的积水前行,弄清楚了每一条街的排水井在哪里。  我会和儿子商量着在Yelp点评网站上给周边的商家打分,也会告诉他因为妈妈写信给镇长提抗议,路口那间装修了一半的夜总会永远都无法开业。新环境的陌生并没有给Alex带来很多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主人翁似的自信和探索周遭更大世界的渴望。  适应新的社会,让孩子得到归属感  Alex四岁那年的冬天我们回中国住了整个冬天。再回到美国的头几个星期他感觉自己的英文忘了很多,颇有些挫败感。某天幼儿园放学,老师向我汇报他发火打人的劣迹。回家后我自然格外重视,细细的问明白打人的经过。原来是儿子几个月没去上学,之前写有Alex名字的餐桌垫被老师丢了。他看到别的同学都有,自己又想不起来餐桌垫的英文说法, 无从跟老师沟通,憋的火冒三丈于是情绪失控了。  那一天我也很替他难过,孩子真不容易。新的语言和环境仿佛处处在和我们作对,让我们难以有效率的解决问题,无法轻松的与人交往。我对儿子说“妈妈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了。我想老师如果知道你是因为找不到餐桌垫着急一定会为你做一个跟以前一样漂亮的。”  第二天我把这件事解释给老师听,老师立刻抱住Alex说对不起是我忘记了你的餐桌垫,我们现在就做一个更好的!解决了实质问题后我和儿子的沟通就顺畅了很多。他意识到打人是严重的错误。  第三天,我们亲手从家里花园剪下来一束郁金香,带到学校去给老师正式道歉。感动的噙着泪花的老师给了Alex一个最温暖的吻,我想那刻她也和我一样体会到了这名小移民偶尔的挫败与无助。  细想想一个餐桌垫为什么能让孩子如此激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群体抛弃了。而这一份归属感,是所有移民在面对新的社交生活时所最急于寻找的吧。怎样帮孩子在移民初期更迅速的寻找到归属感?我的答案是家长抓住所有机会,以身作则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我为儿子班级扮演“神秘读书嘉宾”,准备派对食品, 报名当外出春游的陪同,参与PTA募款活动---让自己走进孩子的社交圈。同时我也让他有机会熟悉了解我的社会生活;带领他参加镇上的义工劳动,同去关照邻居的孤独老人,一起去为学区预算投票。我们从身边的学校和社区起步,从零开始一点点搭建出一个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人际网络。  我能想象许多新移民家庭在拓展交际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交流困难。那么请您一定听听我的建议:去运动---把孩子带进社区的团体运动中。不论是足球棒球橄榄球,只要是团体运动就鼓励孩子去参加。运动,是孩子最直接能获取自信心和归属感的方式。而运动并不需要太华丽的词汇和句法。  学习新的沟通方式,帮孩子建立自信心  尽管Alex第一次登上美国土地的时候拿着的是本蓝皮护照,但这不并不妨碍他英语一句不会说的事实。当海关官员用英语问他这旁边的女人是否妈妈时,我天才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会蹦出个NO来。害的我在旁边倒抽凉气,只能讪讪的跟人解释这孩子抽风一阵阵的乱说话您别跟他较真儿。  语言屏障,这大概是所有小移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中国的漫长海归日子里,我多以教成年人英语为生。也曾无数次的被国内的家长们询问,怎样帮助自己的小孩子学英语?我的回答总是笨拙却真实---我没经验。儿子在到美国之前完全不会英文,是我刻意没教他。不教,是因为我深信他今后说英语的日子还长着呢。  事实上新移民对陌生语言的恐惧总是带有太多泡沫。当我们对语言沟通的障碍过于在意时,往往容易忘记语言只是交流工具的一种,而交流的能力与生俱来与日俱增,并不会被环境的改变所削弱。到美国的第一天我就告诉Alex, “这里的人都说英语,你现在听不懂以后慢慢就懂了。你想和他们说话就和他们说中文,大声说清楚,慢慢的他们也就懂了。”  我坚信只要发出声音,就能产生交流的意愿。而孩子心中交流的意愿,珍贵犹如暗夜里的火种。  在这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我见到儿子果真落落大方的和对面邻居侃侃而谈---各说各话还很和谐;在运动场和同龄孩子你来我往---肢体语言胜出;在幼儿园用中文俘获老师们的芳心---老师说我恨自己不会中文听不懂他说什么太内疚了……  等到三岁小孩真正意识到自己教美国人学中文难度太大的时候,就是他自己能开口说英文的新世界了。记得我们四月来美国,到了六月底幼儿园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他的老师兴奋的告诉我“Alex今天头一次说了个句子---I want to go to bathroom.”在这之后的一年里,儿子像海绵吸水般一刻不停的享受着学习新语言的乐趣。在他刚满四岁后的某天,老师又兴奋的告诉我“Alex会阅读了!他给全班同学读了一本书。”  过去的几年里,Alex从一句英文不会,渐渐到会蹦单词,会连成整句,磕磕绊绊的会拼读,一路到能够独立阅读多数的小学难度科普读物。这个过程让他获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这种内在的力量也让他在和老师同学交往时显得格外镇定与成熟。  我认识的很多新移民的孩子,从家长的内心和教育中就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功用,导致孩子在缺失语言的情况下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往往需要好几年或者更久才能慢慢消除。我想正是我最初的鼓励和异想天开般的建议,淡化了全新语言带给Alex的紧张和不自信,调动了他的交流能力,让他完全放松的去接纳英文的世界,直到自然的融入其中。  那天从嘉年华回家的路上,儿子对我说“其实我今天坐那小火车的时候有点embarrassing,不过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我长大了。”过去这几年的时间,我眼看着他像一棵小树,在这个新的家园,生根发芽,日渐繁茂。在幼小的年纪里移民,是我们替孩子做的选择,却也是背负在他小小肩膀上的一份压力。而尽我所能,帮助他重建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就是我最有力的分担。  融入是一个长期地、潜移默化的过程,新移民家长们切忌急于求成。这样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压力与反叛。不如,与文中妈妈一样,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心理节奏,水到渠成地使孩子度过适应的过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