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18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塔吉克族风俗文化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等国的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二者都自称塔吉克。主要分布在新疆省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塔吉克族的语言克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均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操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色勒库尔语主要是塔什库尔县居民使用,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地的居民则主要使用瓦罕语。由于塔吉克族人民长期与汉族、维吾尔族等人民密切交往,所以在塔吉克语中,吸收了许多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借词。中国塔吉克族无本民族文字,20世纪30年代前使用波斯文,后改用维吾尔文,当今青年人普遍兼通维汉语文。
工具/原料

塔吉克族

方法/步骤
1

塔吉克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其礼节质朴、亲切。男子相见,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妇女相见,长辈吻幼辈的眼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和嘴唇。男女同辈相见,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与父母相见,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热情的礼节是拥抱。

2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手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浇馕、手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喜欢将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先尔克鲁齐(奶粥,将洗净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尔太里提(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后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饼均离不开牛奶。塔吉克族民间独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许多日常食品,因受维吾尔族的影响,其做法大体上与维吾尔族做法一样。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萝卜等做成的抓饭等。

3

塔吉克族在日常饮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讲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条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条、肉汤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餜子)、油饼、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塔吉克族日常饮料多习惯于饮用奶茶。按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各种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妇承担,一般男人不需插手。进餐时,在地毯上铺饭单(布餐巾),就餐者围其四周,长辈坐在上座,菜饭按座次先后递送。

4

在塔吉克族人中,为子女完婚被视为父母神圣的职责,其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式。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住,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内堂或者四世同堂。且家庭实行严格的家长制,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忠诚,兄弟和睦。离婚、休妻、离开丈夫在塔吉克族社会中都被视为耻辱,因此,塔吉克族夫妻的婚姻都较为稳定,大部分都能白头偕老。住户大多是家长制大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堂、表亲联姻较普遍,盛行早婚。大多执行《婚姻法》的规定。

5

塔吉克族儿童有剪发礼,在满周岁时举行。男孩7岁后举行割礼。由于宗教关系,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6

塔吉克族民族和宗教的节日有奇托奇迪尔艾托(春节),台赫木兹瓦目托节(播种节)、兹万尔节(引水节)、巴罗提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塔吉克族的节日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奇托奇迪尔艾托节(春节),时间在每年青草就要萌芽的公历3月。家家大搞卫生清洁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牵一黄牛到屋内绕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面粉,喂少许饼后牵出。接着,全家鱼贯而入。然后互相幸访祝贺。妇女们要给来宾的左肩上撒面粉,以示吉祥。

7

塔吉克族受其祖先的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还过“巴罗提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灯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分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神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火堆在巴罗提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注意事项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