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59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RAID结构详细说明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由“价格便宜具有冗余能力的磁盘阵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工具/原料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

方法/步骤
1

1.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

2

2.RAID 1(镜像结构)

3

3.RAID 2(带海明码校验)

4

4.RAID 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5

5.RAID 4(块奇偶校验阵列)

6

6.RAID 5(块分布奇偶校验阵列)

7

7.RAID 6(双重块分布奇偶校验阵列)

8

8.RAID 0+1(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把RAID 0和RAID 1技术结合起来,即RAID 0+1。具有极高可靠性的高性能磁盘阵列。它将两组磁盘按照RAID 0的形式组成阵列,每组磁盘按照RAID 1的形式实施容错。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要求至少4个硬盘才能做成RAID 0+1。9.RAID 53(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具有高输入输出性能的磁盘阵列。将两组磁盘按照RAID 0的形式组成阵列,每组磁盘按照RAID 3的形式实施容错,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