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84今日阅读:175今日分享:29

怎样表扬孩子才对?

表扬是否真诚也至关重要。父母常常误以为孩子太小,不能理解父母的真实意图。其实不然。就好像我们可以察觉出到底是假意恭维还是真心赞美一样,孩子也可以察觉到表扬背后的真正含义。只有7岁以下的孩子,才会相信所有的表扬。稍大一点的孩子完全可以像成人一样辨别表扬的真伪。事实上,12岁的孩子已经明白,被老师表扬并不代表你做得好,相反,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老师认为你需要额外的鼓励才表扬你。小孩已经看透了这个思维模式:只有落后的学生才会总被老师表扬。当老师表扬某个学生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已经发挥出了全部天赋。”而当老师批评某个学生的时候,可能他的本意是:“你还有提升空间。”表扬很重要,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如果孩子认为表扬很假,那么,他们不仅会不相信虚假的表扬,也会不再相信那些真诚的赞美。过分的表扬会扭曲孩子的行为动机。他们会变得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一件事情,而没有真正享受在过程中。经常被表扬的学生,会变得不愿意冒险且缺乏自主性。与同伴相比,总被表扬的学生,做事很难持之以恒,过分依赖老师,说话中也透着不自信。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成绩普遍降到全班倒数水平。他们大多害怕选择,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失败。一位高中英语老师曾告诉我们,她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在家里受到过度表扬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的表扬,是对孩子的支持。而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极高的期望。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法专注学习,只关心考试会得多少分。“我遇到过一位母亲,只因为我给她儿子的成绩是C,她就说‘你毁了我儿子的自尊’。我跟她说:‘你的孩子以后会做得更好。我给他C,是希望他不要满足现状。’”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实验中,学生要参加两次测试。在两次测试的中间休息时间,学生可以作出如下选择:要么选择上课,学习第二次测试需要的技巧。要么选择知道第一次测试的成绩排名。时间有限,只能选一项。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学生几乎都选择了第二种任务,他们关心自己的成绩,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准备第二次测试。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绩单,并告诉他们,这些成绩单将寄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其实,他们既不会见到那些学生,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结果发现,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四成夸大了自己的成绩;而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学生,表现较诚实。那些在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升入初中之后,会面对更大的压力。认为自己因为聪明才成绩好的学生,会跟自己说,原来我一点都不聪明,这样一来,他们的成绩很难达到先前的水平。他们认为,努力只是又一次证明了他们不聪明,而事实上,努力才是学业有成的关键因素。在深度访谈中,许多这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认真考虑过考试作弊。学生选择作弊,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当家长忽略孩子的失败,并且坚信他下次会做得更好时,问题就更严重了。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失败很可怕,因为连家人都不承认,也不接纳失败。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和别人讨论,那么必然不能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家长也不是只关注孩子的成功,他们也关注失败。  对中美的孩子有这样一次实验,孩子们由妈妈带到指定考场参加测试。实验开始时,妈妈们在考场外等候,孩子随机抽取试题。其中,有半数的孩子会抽到难题,这些题,他们大概只会做一半。随后,在第二次测试开始前,孩子们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时,研究者允许妈妈们进入考场与孩子交流。研究者会告诉每一位妈妈她孩子的测验成绩,还会骗她说,她孩子的分数低于测试的平均水平。研究者设置了针孔摄像机记录这五分钟时间里的亲子互动。录像里,美国妈妈说话小心翼翼,她们乐观、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大多谈论与测试无关的话题,比如晚饭吃什么之类的。中国妈妈会对孩子说:“是不是刚才没有专心做题啊?”或者“咱们一起看看你的考卷吧。”她们大多讨论的是测试本身。休息之后进行了第二次测验,这一次,中国孩子的成绩进步了33%,这一比例是美国孩子的两倍。乍一看,中国妈妈苛刻又严厉,但这并不能反应中国妈妈的教养方式。其实,录像里的中国妈妈一点也不苛刻严厉,虽然她们口气坚定,但也没有皱眉或提高嗓门,对孩子微笑和拥抱的次数也不输给美国妈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