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06今日阅读:4今日分享:26

怎样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由于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被初学物理的学生忽视,下面就来介绍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工具/原料
1

刻度尺

2

被测物体

方法/步骤
1

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即测量范围)、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和零刻度线(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从能看得清楚的某一整刻度线开始测量)。例如:下图中的刻度尺的量程是0—8cm,分度值是1mm。

2

会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体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

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或正对刻度线。

4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初中物理中长度的测量是唯一必须估读的)。    例如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读数时要在毫米以下再估读一位,这估读的一位会随测量者的不同而有差别,这就是长度测量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

会记    记录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和单位。    例如下图中准确值是2.7cm,估读值是0.08cm,则记录结果为2.78cm。如果被测物体的起始端没有对准零刻度线,一定要记得用终了端的值减去起始端的值才是物体的长度,初学物理的人这一点经常出错,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看明白。如下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9.80cm—6.00cm=3.80cm。还要注意考场陷阱:“读一套,填一套” ,如下图右图 物体长度为0.0380 m。    物理中所有实验都要多次测量,一般来说多次测量分两种:一种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长度的测量就属于这种,求得平均值的结果和测得的数值的精确度一样,除不尽的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例如:某同学 5 次测量一块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4.12cm、4.14cm、4.33cm、4.15cm、4.13cm,则物体的 长度应为-----m。 5 次测量结果中,4.33cm 与另外 4 个结果相差较大,视为测量错误,舍去。 将剩下的 4 个结果求出平均值为4.135cm,最后结果保留至估读位4.14cm: 注意事项:求得平均值后结果保留至估读位! !!;另一种是多次测量找规律。

6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游标卡尺(分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例物体所用的工具:测量跳远长度需用卷尺,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游标卡尺。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