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08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拉黑”只为守尊严

媒体报导的北大学子王猛将父母拉黑的事,成为家长们热议的焦点,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大家自发的反思。我认为王猛将父母拉黑,只是为了摆脱父母的约束及控制,守护自己的尊严。作为父母而言,从小到大都要谨言慎行,让孩子活的有尊严。
方法/步骤
1

幼儿的尊严随生来,家长要细心呵护。家长们都有切身的感触,孩子1岁左右,你带着孩子与别人说话的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有不愿意的反应,其表现就是用手指向别处或者是开始哭闹,如果你停止说话,带着孩子走开,他就不闹了。其实,这时孩子内心的要求是:“你不要只顾着跟别人说话啦,我要到别处去,你的眼里也要有我,我要到别处去”。再大一点的孩子,如果他做错了事,家长说他的语气不好或者声音大点,他就会大哭,其内心的想法就是“你不要侵犯我了”。因此,孩子在幼儿时期时,就希望大人心里有他、保护他,而不是“侵犯他”。尽管家长带孩子很辛苦,但也要顾及到孩子的心里感受,应用心、细心呵护孩子身心需求,让孩子健康成长。

2

儿童的尊严在长成,家长要潜心厚植。孩子从4岁左右就明白事理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尊严守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这个时段,孩子在学习、交友、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并用各种方式向家长表达,希望家长知道他的想法,并按照他的想法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家长不愿听、不接受、不满足,甚至是用打骂等手段来否定孩子的想法、拒绝孩子的需求,他就会用哭闹、不说话等方式来回应。如果家长能平心静气地听听孩子的想法,用温暖的态度,平静的语气,对他说明哪个想法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哪个想法是正确的、正确在哪里,并满足了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不仅高兴而且会有依靠感和安全感。这就是孩子的尊严得到认同和尊重的真实表现。    所以,从孩子4岁开始,尤其是上小学和初中之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说话你必须听,我让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的家长制作风,这是让孩子感到无尊严、尊严受侵犯的根源。现在是新时代,家长首先要学习、践行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行上都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抱着我与孩子是朋友、我与孩子共成长”的心态和情怀,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来分析和判断由于世态和生活的变换,而引起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正确性、合理性。对正确的认识和表现,家长不仅要鼓励,更要与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到有自豪感和尊重感。对不正确的认识和表现,家长要结合社会上发生的雷同性事例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孩子自己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哪里不正确,长期下去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做既能纠正、提升孩子的认识,又能让他感觉到家长这样诚恳的态度和说词,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发现自己的特长,让他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把孩子的特长发挥出来,用优异的成绩让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让孩子切身感到我有实力、我能成功、我有自尊。当孩子无端受到别人欺负,尊严的确受到严重的侵犯时,作为家长要从长远出发,兼顾各方得失,在遵守法律的原则上,用适度的办法帮孩子找回尊严。最终的目标就是,家长在陪伴孩子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尊重性的点赞,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要尊重性的纠正,让孩子享有正确的尊严感,树立正确的守护尊严的意识。

3

成人的尊严是人格,不可侵犯。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大都是成人了。在这个阶段孩子既要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又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压力蛮大。家长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切不能把“孩子要好好学、将来要上重点大学、将来要学什么专业”之类的话挂在嘴上,这不但没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反到会给孩子增加心里压力,让孩子感到未来自己连选择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一旦孩子的高考成绩不如意,家长不可以任何理由指责孩子,让孩子感觉家长不近人情,只顾埋怨,不顾孩子的自尊。这时,家长更应该热心地守护好孩子,让他感受到家人的体贴和温暖,引导他或是复读或是视情况报考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这是尊重孩子人格的最佳选择。      大学期间,孩子已经是成人,又经过了高中三年的苦读和高考的历练,家长更应该敞开心胸,让孩子自己去接触社会,见证各种变迁,应对变化。如果就是放不下心思,担心孩子,只能用善意的提醒,不能以任何理由、用任何形式去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想法去想事情、办事情。家长如果强迫孩子,实际上就是想让孩子言听计从。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反感进而厌恶家长这种“侵权”的所作所为。家长做得的确过分了,孩子的确忍受不了,就会“拉黑”你,享受“清闲”的日子。

4

希望所有的家长们,从被“拉黑”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要做孩子的闺蜜,不做孩子的“敌人”。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