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19今日阅读:100今日分享:18

劳动者被拖欠工资如何维权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即生成法律上规定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用人单位属于弱势群体,法律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制度。本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下,当劳动者被拖欠工资时,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和途径维护个人的权益。
工具/原料
1

劳动关系

2

劳动合同

方法/步骤
1

首先要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区分,只有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如休假、工资、辞职辞退等产生的争议才属于劳动争议。因此从法律关系上讲,因拖欠劳动者工资引起的争议应属于劳动争议。

2

劳动者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一般来说,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并无强制执行力。

3

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其主持调解。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可相对中立的协助双方化解矛盾,也有利于减少双方诉累。因此,当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先考虑此种方式。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但该协议也无强制执行力。

4

在无法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经协商仍无效时,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与上述方式不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途径,即在依靠上述几种方式均无法要回工资时,下一步必经劳动仲裁。仲裁开庭前会安排调解,此时制作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一般来说,因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引发的争议,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一裁终局的。

5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天之内,向仲裁机构所在地法院起诉。也就是说,劳动者如果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比如没要到工资,或者工资给的少,是有一次救济途径的,即可通过诉讼形式补救一次。而用人单位仅能在具备法定情形时,才能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此项规定体现出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注意事项
1

劳动争议纠纷中,和解和调解不是仲裁的前置程序。

2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纠纷的诉前必经程序。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