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7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探索取胜?

要认清自我,确定目标,提前布局,科学规划,完成人生的阶段目标,才能为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工具/原料
1

高一新生

2

高考改革

方法/步骤
1

1977年,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试行招生并轨和缴费上学。2001年,教育部宣布取消对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的限制。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开启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航程。2016年,20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多省份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2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即将来临,如今高考政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4

对考生来说,20种科目组合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是未来大学与专业以及将来迈向职业人生无比重要的关键步骤。高一就必须提前确定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这个选择权自由但又的确是个大难题。性格决定命运,新高考背景下,给与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但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这无疑会给很多不会选也不知道怎么选的学生和家长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新高考、面临时代发展的变迁,精准分析学生性格,重视学科特长意识、综合素质和多元录取等无一不在强调生涯规划教育和基础性格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后知后觉”还是“先知先觉”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美好程度。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梦想,找到路径,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现在就做好未来的每一步规划,而是希望学生可以从现在就做好准备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5

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来说,就是学生对未来上大学所学专业以及从事职业的规划;从长期来说,关系到学生毕业后去哪里工作,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和性格分析所要涉及的部分。2018年9月,“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河北省内走访了25所学校,5000余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据数据统计百分之76.3%以上学生临近填报才开始计划志愿,百分之68.5%以上学生会忽视志愿清单规划,绝大多数学生只有临近填报时才会想起来再做准备,其实这时已经晚了。

6

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首席研究员-庞国良教授提出人生规划从大学选专业开始,学校的选择只有好坏之分,而专业的选择将是对错之别的观点。随后进行了‘’高中生升学规划”讲座,广大学生、家长获得了最新高中升学规划理念教育并给予一致好评。

7

为帮助中国广大学生科学填报志愿成功选择大学,庞国良教授成功开发了志愿填报工具。此工具成功的让志愿填报由感性到理性,由复杂到简单。特别是被录取概率分布模型及高中生心理潜能评价模型的建立,这些成果让高中升学规划具备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8

庞国良老师在多年的志愿辅导产品开发和志愿指导大家经验基础上,从实际指导志愿的有效性出发,在精确的数据支持下,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对志愿选报更加具有参考意义。当高考不再文理分科,当高考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时候,学生自己对学业规划的任务就越来越明确。确定目标方向后,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一定会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辉煌。庞国良老师认为,要认清自我,确定目标,提前布局,科学规划,完成人生的阶段目标,才能为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注意事项
1

根据兴趣选择科目

2

高中生专业倾向性测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