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62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高考圈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怎样做好?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怎样做好?
工具/原料
1

高考圈

2

浏览器

方法/步骤
1

一)我想和我能的统一。处于空想阶段的儿童对于职业的憧憬是感性的,例如,神舟系列航天飞机升天,航天英雄令地球人敬佩,很多校朋友便立志长大以后做一名航天员。但是高中生经历了职业生涯空想阶段,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后,首先就会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等条件是否适合做航天员,在现实咨询过程中,有很多高中生对心理咨询师、法医、口腔医生等职业做了深入了解以后就果断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想法。真正的职业规划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个工作的职业能力,是否与个人职业价值观想符合,这就需要规划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并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本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这个过程中深入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2

(二)小我和大我的统一。目前,高中生在选择文理科和填报志愿时受父母和社会的实用主义思维影响,考虑最多的因素往往是薪资水平、将来能否升官发财、工作强度是否轻松等问题,所以普遍倾向选择一些热门职业。大家都抢热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的激增或行业原因,很可能热门变冷门,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或被迫转行,造成国家教育资源浪费、人力资源质量打折扣。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不能回避工资待遇等物质利益问题,但仅从物质利益角度出发做出职业选择,往往不能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员,不仅要思考从社会中获得多少利益,更是要思索如何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能满足社会需求时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也不会差。十年前,还有很少人去做职业规划师,而当下这一职业越来越受重视,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很可观。所以在为高中生做职业规划时,帮助他们认清自我的职业倾向同加强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同等重要。职业选择既要符合自身职业特质,更要符合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学生应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把小我和大我相统一。

3

(三)短期明确性和长期方向性相统一。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在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每一个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对他们的辅导主要是帮助新生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文理分科或确定选考科目的问题,对他们的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目标专业,综合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家长的意见自主选择学科;高三年级的生涯规划辅导则与选择大学、志愿填报方案的设计等报考指导紧密结合。高中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在实际指导案例中,有个别孩子从年级800名一跃到前100名。由于高中阶段毕竟没有面临真正的工作选择,自身就有可塑性,再加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情形,所以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要做到明确短期规划,选择一个长期职业方向、职业目标和确立职业道德。

4

(四)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相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实际上就是把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把对社会的主观判断同社会实际情况际相统一。高中生做职业规划的目的是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还有一个作用是让学生认识社会,其中比较主要的渠道是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另一个方面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特质。这些认识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得来,更主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高中生还可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新高考改革提升综合素质评价,高中生越来越注重社会实践,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集体,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不同的岗位实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这个职业的要求,认清社会发展和行业前景,及时修正理想;在社会实践中体味职业艰辛,增强学习的动力,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提升能力的方向。规划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参照学生的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及时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成功和挫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持续成长。实践证明,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思考过的孩子学习更有动力,也更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险,改善亲子关系。

5

(五)规划职业与完善人格相统一。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未来的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规划职业的过程中促进人格完善。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较突出:一方面,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没有经过忍让、分享、体谅等教育,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衣食无忧又使他们缺乏对社会艰辛的认识。另一方面目前的学校教育又较功利化,智育和德育严重脱节,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方式造成他们只知竞争,不知协作共赢;只知我要,不知生存艰辛;只知我想,不知社会实际。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以此来看,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它迫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思考现在与未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体会社会艰辛。更重要的是能在社会实践摔跟头、得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真正的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独立与承担。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这种经历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