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04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乐做双面胶家长

(图片来自网络)也许是做老师养成的职业习惯,比较重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因此经常跟老师沟通了解,以便对孩子的情况了熟于心。每天接孩子,跟老师几分钟的交流已经成为习惯,尽管是随意的交流,其实我也会提前打个腹稿,把自己想问的东西先想一遍,交流中,从老师的短促迅捷又看似随意的回答中,迅速的抓住要点,有时还要剖析老师话语中的潜台词,因为有些老师比较含蓄和委婉。也许也是这个职业习惯,对老师的意见又持有自己的保留。试想,老师也是人,正面看,她们有好的职业素养和眼光,要相信她们对孩子的评判;换一面看,老师的能力、素质、眼光也是因人而异,同时也会因孩子而异,她们的评论又带着个人的某些特点。就如前面所说,老师有老师的见解,家长也许有不同看法,这时怎么办?是完全听老师的,把这些意见反馈到孩子的教育中,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执行自己的育儿观念?那怎么处理这种跟老师的不一致?我的做法就是:双面胶,两面做人!对老师的教育见解有不一样的看法时,我就扮演起双面胶的角色,两面做好。不是做好人,而是采取最适合的办法,让老师感到我是个懂事理、合作的好家长,同时又在孩子这边坚持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育儿理念。譬如止境,他有个性格特点,特别爱搞笑,在幼儿园都出名了,每个老师说起他都是“funny”,但换一个词就是”beingsilly”。他这个性格,有时候就不会中规中矩的听话,老师也许叫他正儿八经的说点什么时,他也许也嘻嘻哈哈的乱说一通,我叫他跟老师说”byebye”,他有时也故意夸张的搞笑的乱说一个什么词,老师的反应有的是哈哈大笑而过,有的就会稍微叹气一声“唉,就是喜欢搞笑,明年上学了怎么办啊?”。针对一件事情,老师之间本身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意思的就是,中国老师认为,止境应该有所控制,该严肃的时候还是要严肃,不能过分,言下之意这算是“缺点”,这反应出中国传统的希望孩子听话一些的观点;外国老师则认为无伤大雅,孩子天真活泼,颇有幽默感,只要注意场合,这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状态,更多认为这是优点,这反应出西方观点中尊重孩子天性的特点。老师之间就有这种“分歧”,而我自己则在中间地段。我自己认为,止境这种性格,在他这个年龄和读幼儿园这种环境,是无关紧要的,他这种自娱自乐、开心常在的状态,让我感到很欣慰和放心,也是他情绪阳光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要分时分地,稍加控制,在我的眼皮底下,他的搞笑是分得很清楚的,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什么场景,可以自由自在,但爸爸妈妈在忙、在做事、他自己写字等正经时候,就要刹车。我分析过,为何老师没有做到我那么自在,是因为这边的老师不能对孩子过分严格,孩子搞笑大部分时间是随他去,劝说不住也就这样了。因此,受不了他的老师就跟我说要管一管他,觉得这个无所谓的老师就说这没什么,一笑而过。我心中有数之后,对着老师和孩子就因人而已的对话,持同意观点的,我就说我会好好维持他这个优点,但也会适当控制;建议管教的,我就说会好好引导他,是应该控制一下,但这个需要时间。原则就是,尊重老师的看法,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积极合作,但又话中留有余地,让老师知道我对她的看法并不百分百赞同,但会采用她的建议。这样让老师感觉受到尊重和重视,心情舒适,这也算是一种尊师礼仪。对孩子这边,当然是维持自己的看法。虽然我对自己的育儿也并非完全自信,但至少我会负责任的去分析、吸收各路意见,综合形成一个相对最好的方法,应用到孩子身上。对于老师有偏颇的看法,我会保护孩子的感受,让类似的成见远离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也要积极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看来,家长这块双面胶,是贴在老师跟孩子中间,两面都粘得牢牢的,如此一来,多方的力量就融合在一起,和和谐谐共同向前。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