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08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与12条黄金正见启蒙

---俄国心理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说过一句话:“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美国心理学家法兰克尔也写过:“活着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爱>在臣服内在众生的道路上,即使是最悲伤的人,也会有绽放笑容的时刻。恐惧并不能持久,重点是你要记住问题是在我们的内在,唯有如此各种强迫性、恐惧性神经症才有转化的可能。 作者:韩非  神经症心灵导游(曾为解放自身的心灵挂碍,藉由数年广泛性的求学修习实证,找到了一条强有力的蜕变主轴与回“家”之路。更多原创性修心随笔与自助电子书,微信订阅号:OCD120)   ---关于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当下我们亟须花上一些时间来重新框视神经症背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与蜕变哲学。
工具/原料
1

内容源自于韩非先生撰写的一本自助电子书

2

拨云见日+前沿理念+无为而无不为+儒家性理

方法/步骤
1

---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    答:西方心理学给神经症是这样定义的:           持久的心理冲突,给当事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时间超过6个月而未自行缓解,而当事人的自知力,智力、思维均正常,同时有较强的求助欲望。      根据韩非临床实践,“强迫性神经症”在临床中主要包括:各种回避型社交恐惧、各种广泛性焦虑、各种强迫性意念与行为这三大种类。 这三大种类中又各自包含着层出不穷,天马行空式的症状。(诸如:表情恐惧,异性恐惧,密闭空间恐惧,广场恐惧,莫名担心一些小事情而不可自拔,各种灾难性联想不可自拔,各种暗示性恐慌不可自拔,各种死亡恐惧不可自拔,反复重复一个意念不可自拔,反复重复某个仪式不可自拔。。。。。。等等)        那么,这些烦恼是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诞生的呢? ----绝对不是,在过去5000年里,这些烦恼就已经存在了。 一些东方心灵先知们则把这些烦恼统统称为 “无明烦恼”、“无明病”。      什么叫“无明 ”? 笔者的定义:无明就是错误的正见,错误的内在投射行为,错误的教育引导,错误的因果链,以及长期失落的成长环境而导致心境暂时失去太阳(光明)。

2

----症状为何会固着这么多年?    答:在一次偶然的恐惧经验中,我们的头脑由于不了解一些心智运作的规律,不了解一切现象内在的无我、无住本性。当时出于内心安全感的不足,当下并处于紧张状态,“某个内在小孩”无意识的抓取了那一束电光火石般的瞬间错觉,就在当时,潜意识深深把其定义为是一种“病” 潜意识中的某个尚未成长的内在小孩并把这个“妄相”当成了内在力量不足的替罪羊与借口,并十分满意自己的创作, 结果居然被这个“妄相”反催眠。也就是说原先仅仅是一股纯净的恐惧能量被某个极度缺失安全感的内在小孩从汹涌的经验之流中切割出来,然后将之概念化成独立,持久不变的能量实体。     而当事人的表层意识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由于理不通、法不明,默默的采取极端的抗拒与忍受,结果把这个原本虚幻不实的精神现象固化成一个条件反射的无形病灶。于是,我们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自我折磨,俨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欲罢不能,欲死还休。    这就是症状固着的一个缘起。

3

----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吞忍型人格”【非常重要】     在韩非心理学中常见的人格模式有七种:分裂型、控制型、反社会型、极端型、口腔型、刻板型、吞忍型。   罹患强迫症、恐惧症的个案有一大部分中都有一些“吞忍型”人格特征。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笔者根据过去所学在此简单明了的阐述这个人格模式的一些特征。    首先我有个大胆的推论,后天会罹患各种强迫性神经症的伙伴,在童年时期恰恰都是属于有强烈独立自主的需求,正因为这种独立自主的需求被强烈剥夺,才导致压力内化,习惯吞忍,习惯外顺内逆。    简而言之,7成以上都有一个强势,专制的父亲或母亲,打从学会走路开始,家长们就用他们固有的一套自是没有错误的方式导引教育孩子,并时常出现过度控制孩子的想法及行为。    所谓的强势,并不光光指凶巴巴的压迫型管教,也包括温柔万千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总之本意动机可能都是为孩子好(注: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也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只是行为上总是过度,忽略了孩子本身向外探索的自主需求,许多时候因为一些负性的否定及破坏性批评更是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敏感的情绪或灵性发展,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埋下自卑的种子,而自卑恰恰是诱发许多心理疾病的一大关键因素)    在生活中不乏有一部分家长视子女为自己的一部分,许多事情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执行,甚至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去触碰探索这个世界的一些事物,但是立刻会遭到父母的阻止,并且经常说些唬弄孩子的话:“你要动,我就打你,不动我就疼你。。。。。。。”(孩子长大后对自我的过度要求,完美主义等也都是在此期播下的种子。)    总之,在小孩子世界中父母就是他的上帝,如果对父母说不,就如同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因此孩子开始很害怕生活中一些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违背他们的旨意,经常把自己的想法 “忍”下来“吞”回去。    总之,一些父母的强势干预在生活上是无处不在,不经意间就全面埋没了孩子的创造性,能动性。根据易经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理论,很快就发展出了较强的想象力,也就是内在思绪十分丰富,这个本来也是一个优点,但是在青春期以前,内在思绪太过丰富,就会造成多愁善感,喜欢忧虑,喜欢籍着幻想来逃避压力。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日常生活里(家庭,学校,社会)的“NO 越积越多,不断发酵,产生了许多的怒气,嗔气。这些忍气吞声的怒气,越压越实,但表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    表面上“ 吞忍型 ”的“低层我”会跑出来协作,尽量表象好的一面,把不好的一些东西统统扫起来。他们表面上都被老师,家长称为“ 乖乖子 ”、“三好生” 比较顺臣,但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满腔怒火如同活火山一样,随时会爆发出来。由于这些怒火没有正确的导引掉,而且继续采取“吞忍”的策略, 终于有一天,自己潜意识为了自救,发明了一个关于症状的故事,随着这个症状把这些负能量喷出来,这就是最初出现症状的那一天。   很多其他人格模式的孩子在青春期同样会遇到压力,甚至遇到的考验比吞忍型还多,但是他们平安的度过了青春期,没有出现强迫,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这一大部分原因都只因为“吞忍”、“压抑”所创化 ,因为这是极其不爱护自己的生活技巧。     吞忍型的朋友满腹的愤怒无从向外宣泄,反而回头向内先伤自己:“ 我恨我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傻 ” 、“ 我恨他人压迫我”、“我恨他们 ” 久而久之,对人对己的愤怒不能向外表达,就形成了外顺内逆的特质。根据自然法则:压抑久了,迟早会有一天因为负能量太多导致气场,能量场紊乱失调。    吞忍型人格参与工作后,其潜意识低层我消极处事哲学: 我会在你消灭我之前,先把自己消灭,我会在你否定我之前,我先否定自己。    各位好好想想这句话!。。。。。。   吞忍型的人格在外彬彬有礼,容易讨人喜欢,懂得顺人意,也懂得照顾别人,这本来是极好的品质,但是他发现自己活得很辛苦,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避免他人否定,而取悦他人,内心经常自责自己没有自主权,无法畅通的宣泄自己的负能量。同时,表面喜欢自我奉献的同理心,在生活中也往往很容易被一些喜欢贪便宜的人给算计,然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值得”!    如何解决这个人格问题?---------答:唯有在系统心禅修心体系中唤醒“大我 ” 别无他路。

4

-----什么是低层我?   答:“低层我”源于早年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没有办法去合理化升华一些痛苦,也没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周遭环境及家庭教育所带来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伤害及创痛,更无法逃离长期受压制和缺乏爱的成长环境,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个体防御系统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更多的伤害,于是本能的用“分离”的方式,把原本的自己和各种创伤所带来的痛苦分开。 而这股保护自己的防御力量,久而久之就物化成了低层的自我,说开了就是被一堵心灵围墙圈起来的那些特质与习性。    这堵围墙里就像一个大仓库,我们把所有自己所认为不好的,见不到光的,会遭人批评的成分,全扫进去,一开始我们把父母不接受我们的东西全部扫进去,后来长大后又把兄弟,恋人,同事,领导,权威人士,宗教,政治所不能接受的东西,全部扫进去,围起来。然后,年纪越大,扫进去的东西越多。   这样的无意识行为,最后投射到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个体尽量表现好的一面取悦他人,同时把所有不好的缺点和不好的一面都要想办法隐藏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他所认为的不好东西越埋越深,甚至我们忘记了它的存在,但是这就是我们犯的一个天大的错误。这就如同不断的把污水排到地层深处,只会污染到更多原本纯净的水一样。

5

----什么是高层我?   答:高层我是相对于低层我的一种超越升华,它是人类可以感知到的“真善美”的中道境界,充满许多宝贵的中道智慧与平静的能量。 一些有多年内观禅定经验的人都能觉察到高层我,并籍着高层我所提供的线索,慢慢的去窥见那个隐约存在的本我,一旦本我唤醒,就是天人合一的时候。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的“颠峰体验” 还不是高层我,但是已经比较靠近了。    体验到高层我绝对不是靠在意识层面进行努力就可以的,必须向内看,通过系统科学探索心灵的方法(讲究师承),一步一步看到高层我的自在光芒,这是个体心智中振动频率最高的存在能量,是我们本心精华的部分。 笔者个人习惯性的把它称呼为“大我”  这个大我 一旦被经验到,一颗受伤心灵的蜕变之路就到家了。大我是一种接近无相,无我,无住的属性,已经很难生起“小我”的那种对立,分别,妄想的思维,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矛盾痛苦。

6

----什么是(神经症)的执着心?   答:长久以来我们的身与心早已成为了妄情妄识的奴役,随着外界不断的升起盲目的好恶习性反应,因为看不清恐惧的实相,大部分时间里,心都是在胡思乱想。它活在过去的负性情绪里,它也热切地幻想者未来,或预期恐惧着未来。这一切只因为人心迷失在贪执乐受,排斥苦受、患得患失、灾难性思维中。然而最令人悲悯的是在过去我们对自己当下的痛苦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心智的最大敌人,只知道干掉它。而过去数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重复这个错误的心气反应模式,然后结果就是不断的被自己创造的预期恐惧所摆布,所吞噬。 然后生命中不断重复这样过程,不想要的却不断发生,渴望期待的却渺不可得,此生命运作过程充满紧张僵硬及消极否定,导致身心两方面皆被绑得紧紧,无从自拔,他忽然感叹生命是那么苦涩。    另外, 各种条件反射的业习一但被深深的记录在潜意识之中,我们的人生有的时候的确就会像机器人一样,就会被某种顽固的知见给锁定操控了。以后一有那种“气” 那种恐惧“能量”发生,马上就会被某种心情给枷锁住了,犹如条件反射一样。每当他心中的一股气受到一些挂碍的刺激,立刻就开始堵堵的,闷闷的,紧紧的,热热的,或是忽快忽慢、忽来忽去,一胀一缩,心情就立刻同步跟著忽上忽下、忽好忽坏,终其一辈子千篇一律,毫无弹性,这就是修心中所谓的「执著心」。

7

---- 何为赤子之心?   答:人心里面对於恐惧能量的起伏有着非常敏锐的觉知力,然而随着从小到大各种各样恐惧性的教育与专制性的批评否定,这颗原本天然,纯真的心早已被攀附了各种错误的条件反射式的心理防御系统。------在修复这颗“心”的过程中所谓的不被分别执着所捆绑,是经过系统的师承学习一段时间后,有能力对心中任何正在升起的恐惧感受,首先做到不立刻无意识的加以分别取舍,在训练出的一定程度的静定中能够如如不动的看著它自在的发生,看著那股恐惧能量自在的来去,就像站在山头看著云雾自由升降一般,投入其中,只是不与云雾有什么罣碍而已。      一旦踏上系统疗愈,一开始也许他只能体会到几秒钟的领悟,而后随着系统课程与练习的深入,则会不断延长。  最终学子会真实的感觉到在各种恐惧情绪浮动的当下,原来真的是可以毫无分别取舍的任其自在,原来真的可以让恐惧气机单独的存在於原有的律动之中,原来真的可以十分畅然的顺其自然,气是气、我自我。这就是智者们所讲的“赤子之心”。    简而言之: 解开人生痛苦之谜的钥匙就是“心”, 世间万事万物包括各种无常情绪都是由“心”所生出的妄相。各种“三心四相”就是人的小我低层意识在现实中的投影。    -----在炼狱般的神经症世界里,病友们所迷惑的各种妄念,强迫,恐惧,都是由于人心的(患得患失,分别取舍,预期恐惧,灾难性联想)一时迷妄执着而产生的。这些外在天马行空式的症状都是内在“小我”与“大我”不协调的投影。所以治疗心的问题简单的讲就是“除相”(降伏人心的患得患失,灾难性联想,预期对立恐惧思维以及释放潜意识深层业习的暗能量)  由于大家认识不到“妄相”对人的误导,往往陷入对“妄相”的执着中,为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相”而痛苦。如果能够摆脱对“妄相”的捆绑束缚,就能立刻解除心中的痛苦。

8

----什么是无为?  什么是有为法?   答:老子启蒙:“大道阴阳本自具有清、浊两个层面,或清或浊都是道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然而在生活中,每一位立志要走出强迫性神经症泥潭的人都是在追求一种永恆。 请问什麼是「永恆」?许多智者一致认为,永恆不是永远都在清的层面,有时也会经历浊的层面。永恆就是永远随著大道的清而清,随著大道的浊而浊,永远跟随著大道造化的步伐,跟著它一起收、放自如,不是离开大道而另外独存,是与大道的生灭、清浊在一起,这才叫「永恆」。    大道既然有清浊,道所生的万象万物当然也会有清浊,这也表示当我们往内去觉照一身阴阳能量之道时,也会如大道般有时经验到清的感受、有时经验到浊的感受!因此当你在反观觉照时,应本於大道自然之理,不论它是清的感受,还是浊的感受,是细微的感受,还是粗重的感受,我们第一步应当有能力以着不分别取捨的心境,对它全部含容接纳,用爱去臣服它,用爱与之和平相处,不必与之有一点点的抗争或否定,这才符合中庸率性无为之道。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觉者的意思是指有为法都十分短暂,不可取。那么只要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有为就明白什么是无为。 -----先知们反复告诫我们,凡一切对自我本性使用人为经营或造作的方法都是有为,比如压抑,助长,改造,平伏,催眠,暗示。 因为这样的做法皆因失去本性的自足而离本性越来越远;圣贤们讲的“如是”就是无为,反观本性的清真原貌就是无为,这个过程中只要有能力不做任何分别与执取,它就能显示无比巧妙的造化;智者云:性之动有为,性不动无为。 也就是说顺着那个自性的本然造化规则就是 无为之道 ,康庄大道。     好比太阳从东边起来西边下去,你说它是动还是静?这就是静 。 因为它没有一点点人为的造作去破坏原有的规律。同样的,人心的静,也是指那自然的规律而言。人心可以逻辑思考、可以忧虑未来、可以谋略未来、可以感觉痛苦、可以观想快乐。。。。。。这都属於人心的自然功能的一部分,它本来就该这样。    人心里面对於各种恐惧气机的起伏有非常敏锐的觉知力,但这个天然的觉知里,对於气机的起伏如果能够做到未攀附任何分别心与执着心的意义在里面,只是单纯的洞察它的起伏、它的律动,它的畅然,这就叫「无为」。

9

---为何说认识了自己就等于解放了自己?      答:长久以来,我们由于对心智系统缺乏许多正确额了解,不了解身心运作的规律与奥秘,每天都由于认知上的无明, 不断地产生伤己的习性反应,长此以往,许多人的“身”与“心”早已被各种擅长制造对立,冲突的心念所奴役,  甚至只要一想起它,就会受到预期恐惧的压迫与折磨。   也就是说我们的当下被各种盲目的不受控制的强迫观念,恐惧意念,灾难性思维给深深的束缚着,同时越是拼命挣扎反抗就束缚的越紧,令人欲罢不能,俨然是全人类痛苦的浓缩标本 …… 因此,处于心灵炼狱中的伙伴们许多时候的确非常得苦。        那么,根据韩非个人多年的练习体悟,我们第一步必须是在内在这座身心实验室里,不断的了解什么在自动化的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      我发现只要这种不自觉的习性反应开始改变,哪怕只改变了一点,那就意味着我们离开了痛苦一点;随着这种条件反射的习性越来越多的被有定力与“真智慧”的“心”所转动,我们就能越来越快的从各种强迫,恐惧,焦症,抑郁,沮丧,衰弱中逐步解脱。  当盲目反应彻底停止时,他就有能力真真正正活在喜悦中,而不是活在口号中。 许多过来人的经验不断的告诉我们,那时他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那些负面的习性反应被源源不断的正面反应所取代,整个心智系统的反应也充满了正面的反射,因此生活越来越和谐,也越来越喜欢生活,处在其中真是美极了。     这种了解自我的智慧,无法通过阅读书籍,无法通过思维逻辑来获得,而是一种纯粹的心智应用科学, 必须通过在精熟此法的指导师的长期帮助下才能一步一步向内探索与解析,一步一步看到顽固的症状不断的被分解,不断的被穿破,直到看到它们都是一股纯净的能量,那时我们本然的自由的心就开始恢复,那是一个 神奇的 时刻,他会流下喜悦的泪水,他看到自己的付出在这一天全部的变成了降伏恐惧的智慧。     正所谓“ 道者,反求之,向内看 ”,通过培养出某种内在放松,安定,专注的能力,然后通过某种特殊的技术静观觉察现象的无住、无我本质,最终潜意识将自动生出一些可爱的妙用,将逐步自动化揭穿和摧毁掉那些病感并释放掉潜意识中的大量负性能量,透过科学的疏导与认识领悟,学子将学会自己给自己动几次很深的外科手术,将伤口中的“ 脓血 ”挤出来。一旦达到纯熟,这些负性能量将会源源不断的浮现到表面上,并且逐渐地消失,将使许多人从条件反射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并重新建立内在秩序。   当然,这只是理论,这只是文字,它是一个系统高级的无为法,无法靠文字系统描述,多言数穷,唯有在指导师一步一步的导引下,并在亲身勇猛精勤的践行中体悟到才算是自己的真理,这需要诚挚的决心与合格的指导师足够深刻持久的导引;过程中没有魔术,没有奇迹,没有上帝的涉入;指导师只是教导他正确的技术以及对他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他必须亲自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地让自己的心灵业习不断的从低层意识提升到高层意识来运作,从而获得一种持久安稳,不易反弹的深层次改变。   那个时候他呼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 认识了自己,就解放了自己。

10

----用感受去蜕变含容感受 !     智者们说,只要能活着一天了解恐惧生灭的实相,好过活了对它无知的一百年。      诚然,恐惧的情绪是大多数人急欲摆脱却又深陷其中的问题。究其原因,实乃未能看清造成情绪的根本源头------“恐惧背面都是一股纯净的能量,一股自然流动的无相气机而已”。  只要停止“无明识”的执着造作与患得患失的分别取舍,就能体会到烦恼即菩提的安宁,就能立刻领会到:“ 哪里有痛苦的冲动,哪里就有解脱的真相”这句话的禅机 。      那么,运用怎样的智慧与心理学才能协助自己获得解脱呢!----“感受”就是那关键性的其中一环。 痛苦是一种感受不是思维,因此较高明的无为法之一就是用感受去蜕变,去含容感受。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感受”一起,无明识的好恶情绪就随之而来。这些对情绪因子的好恶反应,立刻会被扩大、最后变成执着心,就像黏在心灵上一样,令我们的当下与未来充满痛苦。然而我们又一而再、再而三、机械性地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导致变成一种盲目的自我惩罚性的习惯。     在身心系统自我疗愈中,一旦在某个心理操作层面对每一个恐惧的妄念升起时,而有能力不立即生出盲目的习性反应,只是冷静地含容各种感受,中断无明识的好恶之心,能够做到不带贪爱、瞋恨、或执着,对每个感受,都不再产生新的习性反应,而是产生智慧与洞见,那么久而久之它的惯性反应就会失去作用力,最终诚如道德经所言: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为什么我在系统课程中没有给学子一句针对控制症状说的话或是一句安慰的话!因为那些大家早就已经都懂了,听到都不想听了!    我们的自在就在 此时此刻 ,不是回到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 我们要在潜意识还没有改变的这个此时此刻就能自在,而不是等催眠暗示多久以后才能清理干净,才能得到自在!   潜意识随时都在的,因为潜意识的功能就是记录,它能够记录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为它的功能正常而感到高兴才对,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习还给它实相,可以让人心的无明识对它毫无影响!

11

---关于真静正见,先知们是怎么看的?    答: 《六祖坛经》,中国禅门最伟大的一本本土经典与哲学文化遗产,它记载着一句话非常重要指导语:「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意思是说很多修为人都在修持一个「静」字,但大家常常错把「静」字与「不动」画上等号,所以六祖慧能说,这些以修「不动行」以为成就的见解,他们错以为身体不要动、心念不动、心识不动、感情不动、感受不动、讲话放慢、走路放慢,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样叫做「静」!       六祖说这种叫做「同无情不动」 也就是说这与无情的草木岂不是一样吗了!-----六祖慧能的意思是若持这等见解能觉醒,那些不笑不动的草木,岂不是比我们更早成圣了吗? 接著六祖说:「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可见真正的不动、真正的定静安,是在气机动荡不已的当下体验来的。这与老子的「动者静之基」是完全一样的意思。   老子在清静经中讲「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原因就在这裡, 从水里来火里去 ,在激荡中历练出来的实相才是真功夫。   老子在 << 道德经 >> 中说: 常有欲观其窍,常无欲观其妙,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意思是当我们升起各种欲望与恐惧情绪的时候需要了知此窍里的真相,当心情平和时可以多看看里头真空妙有的清净境。 一旦有能力让各种恐惧经验流归复本然,回归到他们自己的舞台,当下立即不挂碍,获得真静)

12

----韩非推广的核心技术:道可道,非常道。在针对性的辅导中,具体的疗愈艺术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工作室依个人喜好,使用“心禅”二字概述之。他既是代表着我们所推广的一门定静心灵与解除恐惧挂碍的综合技术(东西方结合),取这个名称也仅作是区别于正统有为法的一个代名词,与宗教毫无关系。   韩非对“心禅”的精简定义:无对立,无分裂,无冲突,无内耗。    它主要是透过直指烦恼病灶的执着心、患得患失与灾难性思维,让心灵自动放下一些痛苦的对立冲突与逃避,并让来访者自主性的觉察到恐惧情绪背后的真相,进而在情绪动荡中奠基人生真静。   在具体辅导中,指导师还将灵活运用多种十分奏效易学的现代心理学技术协助学子:释放固着的注意力,回到不对立、不僵化、不挂碍的本然状态。【中西结合】   注:它也是一种建立在众多先哲与优秀心理学家发现的基础上并结合指导师多年的亲身经验与完善并成功的运用到神经症的系统疗愈中。   首先它不是在已经混乱的意识层面上进行的表浅推理,强行转移注意力或合理化解释,而是深入到内在了解其运作的程序与最原始的习性反应;  经由一步步培养出的解除挂碍的定力与无为的静观其变的能力,每深入一步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顺应自然的美妙;它是一种纯粹,无为的升华,让个体心灵不再处于不断咆哮的恐惧情绪的束缚之中;它将心灵从低层意识提升到高层意识来运作,以大法则抑制小法则,并揭穿各种恐惧背后的机制与无住本质,然后慢慢的将它们导引成为一股纯净的畅然能量。  它将与学子一同从内心最深处和最高的层次上去寻找蜕变和成长的动力。   韩非辅导理念:关于深度疗愈的辅导理念我们始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不在乎形式,只要是有效果的,就一定胜过有道理的。打个比喻:我们不是医患关系,仅仅是师生关系,相对学生而言,指导师顶多算一个“聪明”的过来人,他掌握了一些烦恼的本质规律。他有能力教导学生以大法则抑制小法则,以高层的含容低层的,运用各种无为转化术把不想要的转变成有价值的。同时这个过程中可以无话不谈,用相同的速度,同行在一条通道上,沿途感受周遭的一切,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一起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进而解决它。 【感谢您的阅读】

注意事项
1

每人略有不同,关键在于辩证论治!--功夫在于根具及时的反馈所进行的及时修正。【微信订阅号:OCD120】 辅导效果一部分则取决于当事人与辅导师的契合度与共鸣。

2

在与指导师一起前行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要对结果感到焦虑,遵循自己的速度与方向前进,你只是在探索自我,而不是治病,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恐惧的过程中,所有的恐惧,焦虑,都将有机会逐渐蜕变消失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