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39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如何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据统计,65%以上的医院感染都是由细菌生物膜引起。细菌生物膜可在多种物体的表面形成,对消毒剂和抗生素的“渗透限制”能力极强。医疗器械,尤其是被刮伤的器械表面、内镜腔道等易形成牢固的细菌生物膜,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一般的清洗剂难以清除生物膜,膜内微生物对杀菌剂及抗生素的抵抗力可增加1000倍,膜内细菌不断生长繁殖,数量增至一定程度,可破膜而出,继而引发感染,膜内细菌在经受杀菌剂部分死亡过程中,还可能存留内毒素在膜内,并有可能带入人体循环中。细菌生物膜给内镜的清洗消毒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风险。如何规避这一风险,目前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工具/原料

内镜,清洗液,内镜清洗设备

方法
1

科学选择医用清洗剂      酶能有效分解人体各种生物组织,对确保清洗液效果起关键作用,多酶清洗济是内镜清洗的必备工具。为保证对医疗器械上污染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以彻底清洗干净,多酶清洗剂的使用很关键,如何选择合适的多酶清洗剂呢?低泡沫酶清洗剂,不仅适用于自动清洗机,也便于手工刷洗,具有可视性好,溶解速度快,配制后无沉淀物等优点。      多酶清洗剂本身需要有漂洁功能,即其本身的物质分解容易脱落,不会再附回器械上,容易冲洗。

2

建立清洗预消毒过程      内镜的清洗消毒离不开手工和机器清洗,其中手工清洗尤为重要。手工清洗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必须按照流程进行。预清洗、侧漏、初洗、酶洗、浸泡、消毒、末洗、干燥必不可少,同时每一个过程都要规范,达到规定的时间,否则内镜的清洗就很容易不彻底,造成细菌残留,对后续的消毒造成影响,给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可能。      手工清洗结束后,还需在封闭的机器洗消系统中对手工清洗后的内镜进行洗消,以确保内镜洗消达标。

3

避免活菌形成生物膜      细菌在内镜表面黏附是形成生物膜的第一步,阻止细菌在材料表面黏附将有效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从源头上避免生物膜的形成就是要阻止细菌在内镜表面的黏附,去除内镜表面的细菌也就需要以上的两个步骤,选择合适的多酶洗液,按照规范要求对内镜进行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      如果产生了细菌,细菌就会通过正反馈方式产生分泌一些特定的自诱导信号分子调控致病基因的表达,在其作用下,细胞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形成微菌群,不断增厚的微菌群最终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由此可见,阻止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利于防止生物膜的形成。

注意事项

内镜清洗彻底需要专业规范智能的内镜清洗工作站,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是瑞祥、泰州迪新等。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