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52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研究软件开发过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过程模型(也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当一个项目组在实施一个软件开发时,将会从这些生命周期模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来使用。
工具/原料

软件测试技术的一些书籍

方法/步骤
1

1.瀑布模型在瀑布模型中,包括了6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这6个阶段自上而下、相互衔接,以固定的次序来进行。瀑布模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强调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即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必须以上一个阶段的完成为前提条件。此外,瀑布模型要求各个阶段要有相应的文档作为审查依据,因此,瀑布模型是以文档驱动的,各个阶段有清晰的划分

2

2.原型模型在很多时候,用户提出可软件需要达到一系列的目标,但不能给出详细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开发人员不能确定某种算法(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所设计的人机交互方式和过程是否合适,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原型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需求的的原型系统,使得用户和开发者可以对目标系统的概貌进行评价和判断,然后对原型进行反复的扩充、改进和求精,最终建立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系统。

3

3.增量模型增量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特性,在增量模型中,每个阶段都生成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版本。这些阶段是交错进行的,这意味着前一个版本还没发布时,下一个版本的部分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增量模型和原型模型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每个阶段在原型模型中,是发布一个原型,而增量模型是完成一个正式的版本。

4

4.螺旋模型对于复杂的大型模型,开发一个原型往往达不到要求,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并且加入了两种模型忽略的风险分析,弥补了两者的不足。螺旋模型的每一周期都包括指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评审4个阶段。开发过程没迭代一次,螺旋线就增加一周,软件开发又前进一个层次,系统又生成一个新的版本,而软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又有了新的投入,最后得到一个客户满意的软件版本。

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种模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生命周期模型。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