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56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9

承德春季旅游攻略

从帝都到承德,本不过四个半小时车程。然而因为避让等原因,最后晚点了四十分钟。在火车上坐着睡了一觉,早上并无丝毫不适。因为早已得知避暑山庄是森林,可能有爬山行为,我穿的是登山靴。如此准备,是没有什么遗漏了。以前的老同事小赵是承德人,满人。之前听他说起承德的种种。承德的热河行宫是当年康熙接见蒙古王公的地方。当时北京城内天花泛滥,蒙古王公不敢去,康熙就只好北上了。门前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所写,但表面上是避暑,实际上是避瘟。夏天城市里流行病泛滥,逃往北方可以远离传染病。承德老火车站,现在被包夹在新火车站和站台之间。真搞不懂为何要这样设计。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火车站的金顶,是仿班禅的行宫金顶造的。
方法/步骤
1

从火车站有5路车直达避暑山庄正南门,即丽正门。南边其实有三张门,但这张门是直通宫殿的,所以是正门。比起北京的皇宫,这里也就是个石头围子的感觉。到了售票口才知道,今年8月15日,票价从120上涨到145.。挺贵的。在门口可以请导游,也可以租讲解器。我决定租一个讲解器,押金一百,租金二十。至于其他的细节,可以偷偷蹭听嘛。避暑山庄游客非常多,导游极多,所以想要听一听不是什么难事。丽正门开三张门,中门为帝王进出,大臣和王公走侧门,左右还有下马石碑一对,前面有大石头狮子一对。

2

这是避暑山庄的全图,河西一圈是避暑山庄,外面山上的建筑是众多寺庙,其中有八座庙是皇家寺庙,成为外八庙。实际上周边有十二座庙。这外八庙现在开放的只有五座。而且不少地方还在修复中。避暑山庄的这张图是全盛时的图,其实很多已经是废墟了,只剩下地基。公园修复了一部分,但大概还有一半建筑是维修中或者是只有地基的。这点和圆明园有点类似。避暑山庄有五分之三为森林,剩下的为草地,湖面和建筑群。虽然号称是最大的园林,但是比起颐和园和万园之园圆明园来说,规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收费,让人感觉游玩一次性价比不高。对于我这种扒历史而且是铁腿杆子,什么细节都不放过的游客都觉得性价比不高,对于外来的客人来说,那只会更加失望。我希望我能够中肯的来描述这个中国规模最大的行宫的旅游价值,但是我的叙述难免会有主观因素在内,那么,可不可信,还是看官自己来界定吧。

3

从丽正门进入,那一组建筑群就是皇帝住宿区。有九进。房子的格局和圆明园九州清晏相似,区别只是还保存在这里。从木料来看,有很多是替换重修的,但基本上还保留了古朴的特点,没有太多现代的气息。这座行宫的屋顶都是黑瓦。面对的是一张门,叫内午门,左右墙壁上嵌了乾隆的四首诗。

4

宫殿的东边有钟楼,正门左右是一对雄雌青铜狮子。康熙在门上写有匾额。

5

行宫内的一些建筑和北京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左右的稍微高一点的亭子,不知是不是卫兵的哨所。这些细节,播放器里是不会说的。

6

进门以后,看到的是一处大殿。左右各有一个展馆,东边的展馆是避暑山庄的来源,也就是说康熙见蒙古王公的故事,一般一次聚会要修一个庙……或者以庙落成为理由来召集王公来朝。最开始这里是八旗兵练武围猎的活动,后来在乾隆六十年的经营下,成了一个大的园林。附近的山里面还有老虎洞。乾隆曾经亲手用枪射杀老虎。西边的展馆是关于外八庙的介绍。承德的大庙真心不少。面对的大殿就是澹泊敬诚殿,是山庄的正殿。匾额是康熙所写,也是康熙读书的地方。这里曾屯过大量书籍。乾隆曾在这里会晤班禅六世,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有过很多重要的外事活动。

7

悬挂在正殿之外还有乾隆的三块金匾,分别是乾隆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岁时所写。

8

正殿之后是四知书屋,乾隆皇帝所题的“四知”一语出于《易经》。因《易经》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因为恰好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后,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两边房里陈列着帝后车舆。从木料上看,四知书屋是按照样式雷的图样仿建的。

9

在书屋之后的一系列建筑为回廊式建筑。东边有一组建筑为松鹤斋,为乾隆的母亲居住的地方,现在在维修。穿越回廊,后面就是后宫了。山庄的后宫范围很小,有横过来的一线长建筑,分别收藏着瓷器,石鼓,景泰蓝和西洋钟。景泰蓝又叫珐琅器,源于埃及,元朝时期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中国。这是比较有趣的铜珐琅卍字香熏。

10

这是铜斩胎蓝七珍。

11

这是郎窑红,又称牛血红。

12

石鼓的位置有一个正中的通道通往后宫正殿,烟波致爽殿,此处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因此得名。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宫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嘉庆和咸丰帝病逝于此。 避暑山庄在整个清朝时期,只有四个皇帝在这里住过,分别是康熙,乾隆,嘉庆和咸丰。

13

在西所和东所之间的后院,有一座小楼,上写云山胜地。云山胜地楼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1间。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自然磴道。因其踞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

14

水芳岩秀为如意洲后殿。面阔7间,前出厦5间,后出厦3间 。殿内正中挂康熙皇帝题写的“奉三无私”匾。其联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这里曾是康熙皇帝早期居住和读书的地方。该殿位处如意洲最深处,“镜波绕岸,瑶石依栏”。康熙皇帝称赞 这里:“水清则芳,山静则秀。”乾隆皇帝的母亲也曾在此居住,为 祈愿其母长寿,故又题匾为“乐寿堂”。殿内陈设至今保留原貌,皇太后用过的金漆雕龙宝座及屏风,福寿大方斗,龙头寿字宫灯,都在原处,保持原样。

15

过桥就是水流云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该亭造型精巧,比例完美,是清代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16

从南山积雪往北,有一座孤立的小院青枫绿屿,下为悬崖绝壁。此处多枫树,叶茂荫浓完全可与江南的梧桐和芭蕉相媲美。庭园南部是半圆形的篱笆墙,进月门,东侧有殿3间,面西额题“霞标”。每年中秋佳节,乾隆皇帝策马登山 ,临此听鸟观山,登高赏月,吟诗诵赋。篱笆门的正面有南向殿3间,额题“青枫绿屿”,殿后 粉墙横隔,墙根山石疏点,过圆 洞门,便是5间大殿,殿额为“ 风泉满清听”。院西有吟红榭殿 ,每当霜秋,锦树分丛,丹霞沉彩。乾隆帝常临此殿,透窗欣赏。 据说当初乾隆宠爱的嘉兴女子淘气,故意用笔点污了乾隆的奏章。乾隆大怒,虽然是心爱的女人,也被赶到这里来面壁思过。女子平时万般受宠,自以为自此失爱,绝食而死,玉陨于此地。罨画窗和清枫绿屿相连,可于室内看景,现在里面是古筝表演区,没有表演的时候可以逛逛。

注意事项

注意查找点赞位置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