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53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14

古诗好读意难懂,创造力阅读帮你通

诗词,文字简洁、意境优美、合辙押韵,是很多人都喜爱阅读的文学体裁,也往往是学生们在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测试题目。虽说这古诗词精美上口,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读懂其内在含义却并分易事。
方法/步骤

因为大多数古诗词的语言都很精练,而里面所涵盖的感情却是深沉丰富的。这就让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在答古诗词这类阅读解析题目时,会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最多也只是停留在诗词表层字面上的理解,很难深刻领会内在的深层次的意思。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点创造力阅读的方法来帮忙了。先读“诗题”。古诗词,多数都是有诗题的,它们或直接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这首李白的诗,不看内容,单看题目,就交代了诗词写作的背景。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阳城”及听到“笛声”可能引发的情感。  再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会在诗句中明示思想情感倾向。创造力阅读的老师建议,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我们最好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  如:赵嘏的《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而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  接着读“形象”。  所谓诗词的形象,就是诗词中的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物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谐音“留”。但也有特殊情况,“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与离情别绪无关。  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还有的是表现诗人自身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就是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随后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有一年的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的阅读解析题,就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最后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是古诗词创作的常见方式。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这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 其实,有些古诗词看似晦涩,实则并不难懂,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创造力阅读,就是一个以培养阅读习惯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训练体系。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积极而富有创造力的去阅读,逐渐增强学生的语感,进而稳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解析上受益无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