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05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怎样锻炼新生儿的作息?

刚出生的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着陌生感,离开了温暖的子宫,对他而言,第一步需要学习的是,如何适合这个新环境,在子宫里,宝宝没有黑夜和白天的概念,因此,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的首要前提,是让宝宝懂得,白天可以玩耍,晚上需要休息的道理。这个规律怎么养成呢?孕育期,妈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经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作息规律,且不熬夜的准妈妈,宝宝生下来之后,都非常听话,不爱哭闹,作息时间和在母体里的规律相近。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怀孕期间的准妈妈,由于一定要等准爸爸回来才能够睡觉,那段时间,由于爸爸工作比较忙碌,一般要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回来之后还要和肚子里的宝宝说说话,讲讲故事,三个月下来,等宝宝出生的时候,小家伙一到十一点,就精力旺盛,精神抖擞,爸爸妈妈苦不堪言。缓解“分离焦虑感“,建立宝宝的内心安全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步需要处理的,就是由脐带剪断那一刹那产生的极度不安全感和分离焦虑,这种心理的感受,只有宝宝自己能够知道,所以,如果让宝宝生下来6个小时内,都在妈妈的怀抱里,充分感受温暖和爱护,减少不安全感,这样,由于宝宝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就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接下来的作息规律习惯养成。一岁前的宝宝,一切按需求;一岁之后的宝宝,可以逐渐培养作息规律。一岁前的宝宝,每天只有四件大事,那就是吃奶,睡觉,玩,拉屎。因此,饿了就给他吃,困了就让他睡,这是顺应他的自然规律。慢慢的,三到四个月之后,妈妈就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宝宝的规律了,有的孩子是3个小时就需要吃奶,有的孩子晚上需要吃2-3次夜奶,我非常反对定时定量的喂奶方式,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孩子所谓的规律感,而是第一阶段,完完全全的满足宝宝的所有心理和情感需求,和母体之间建立起充分的,可持久,稳定的依恋关系,这种安全感建立之后,宝宝自然能够面对接下来需要掌握的一切能力。如果宝宝因为睡觉不够,而半夜哭闹,你只需要把他的睡觉时间再提前2个小时。 宝宝的睡觉时间比大人要长很多,一般情况下,晚上十点,大人们还没有倦意,而对于宝宝来讲,已经完完全全的困到极致了。所以,晚上八点,就是新生儿应该入睡的时间,由于晚间宝宝需要吃夜奶,有的妈妈以为,让孩子玩到晚上十一点,她累了,困了,自然晚上睡得死,就可以不用吃夜奶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宝宝在极度疲惫之下,还不能去睡觉和休息,那么,宝宝内心就会产生烦燥和焦虑情绪,对宝宝接下来的睡眠质量,就着极坏的影响。因此,如果你发现你的宝宝,在十点左右,开始揉眼睛,表明他已经非常困了,你需要做的是,明天提前两个小时,让宝宝去睡觉。 其实所谓的规律,是大人们误以为,所有的宝宝都应该在吃饭的时间吃饭,睡觉的时间睡觉,以为,白天固定几个小时吃饭,晚上固定几个小时睡觉,就是有规律的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的生长规律都有不同,做妈妈的,只需要仔细,耐心的观察宝宝的言行举止所透射出来的一些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满足,慢慢的,你就能够培养一个乖巧,聪明,懂事的孩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