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80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如何让男孩爱上阅读

大家可能已经读到许多有关男孩,女孩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以前是女生“略胜一筹”,现在是比例严重失调,好像男孩子远远落后于女孩。有男孩的父母可能为自己的孩子很担忧:我家的孩子是不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要让男孩爱上书,难不难?其实如果父母在让男孩阅读时,巧用一定心机和智慧,给与男孩合适的书籍和内容,那么男孩也会胃口大开,很容易地迷上阅读。     儿子出生没几天我就开始躺在床上给儿子念书。儿子懂事之后,每天早上醒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喜欢的书不厌其烦地让我或者老公给他念。说实在的,同样的书念了几十,上百遍之后,连我和老公都觉得厌烦了,但儿子总是乐此不疲。那时我们常常每天至少念2-3个多小时的书,儿子和我享受着抱在一起念书的亲子时光。在做全职妈妈的四年期间,我和儿子共阅读了几千本绘本。这些绘本包括中文,英语和日语。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让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愿我们的男孩都能看到书爱不释手,变成爱书的小书虫。
方法/步骤
1

如果父母迫切希望自己的男孩喜欢阅读并长期坚持阅读,那么在让男孩阅读,给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要记住的要点是:动机和引人注目的内容。 故事性:使用叙述而不是描述的方法,更侧重于情节和动作;
可视性:如电影和漫画,可以给男孩提供多媒体体验;音乐性:通过歌词提供给男孩探索音乐语言,音乐品味,和认识音乐在人生的意义。同时,通过音乐,男孩得到阅读和创作的机会;知识性:可以让男孩和人交流时的话语,比如:头条新闻,体育赛事的比分,笑话,精彩的漫画,书籍或电影;
持续性:如系列书籍或成套的书,让男孩了解他们喜爱和关心的书籍中主人公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有怎样的结果;多面性:从多角度让男孩来探索同一个主题;
新奇性:和某一特定的时代,氛围不相符合的主题或作风:如讽刺文,檄文;争议性:男孩喜欢争论,所以有争议性的主题往往更吸引男孩,比如积思想,政治,道德,或“生命”的主题
有趣性:男孩喜欢阅读吸引人的,具有幽默行的书籍;

2

和男孩一起探讨阅读的书籍:在我家,儿子喜欢的书,老公和我都会阅读。读完之后,全家会有一场读书会,大家一起讨论:自己最喜欢书中那个人物?为什么?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地方?喜不喜欢故事的结局?书中的插图是不是好看?如果让你画主人公,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我是作者,结局会是如何?由于我们的参与,儿子很喜欢,也愿意和我们分享他的阅读。

3

重新设计故事的结局让男孩自己重新设想一个方式来结束故事。我们经常和儿子一起探讨故事的结局,并为儿子出谋划策,一起讨论可能的结局。比如:儿子喜欢读作家雷克·莱尔顿(Rick Riordan)《波西·杰克逊》(Percy Jackson)等的系列小说。每读完一本小说,我们都会让儿子试着运用他的创想描写结尾。儿子非常喜欢,因为他可以更改故事情节和结尾,让故事按自己的愿望而结束。这么做不仅提高了儿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轮流讲故事如果是还不会自主阅读的男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绘本的图画,编辑自己的故事。在父母的鼓励和激励,男孩们往往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的创意。

5

不拘泥于书籍题材阅读可以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和男孩外出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阅读货物/商品标签,海报,街头标识,说明书……等等无尽的。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可以看到文字,这些都能成为我们的小男孩的阅读题材。

6

编故事 漫长的通勤车程,周末在家的某一个下午,带着男孩坐在温馨的阳光底下,公园的树下,所有这些都能提供给男孩完美的阅读机会。讲故事,玩文字游戏和富有想象力的填子游戏。比如:父母可以让男孩随意想象几个人物,然后选择这些人物的出生地或者居住地,让男孩将自己喜欢的场景,动物,等各种元素添加到他们创造的故事中去。

了解男孩阅读有的特征?
1

同年龄的孩子之中,男孩一般比女孩需要更长的时间学会阅读。

2

男孩不太喜欢谈论他们正在阅读的书籍,所以父母在生活中尽量找些非正式的机会和孩子洽谈有关新闻报道,杂志,书籍或电影,用这种貌似不经意的方法,往往可以增加男孩阅读的兴趣,打开男孩的眼界和知识面。

3

相比女孩,男孩花在阅读上所花的时间往往不多,所以父母不要太苛刻。尽管听起来男孩念书的时间似乎太少!但即使是男孩每天阅读5分钟,也能给他们带来许多好处,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了变化。

4

男孩选择阅读书籍的兴趣和女生的不同。男孩往往喜欢阅读富含幽默味的,科幻作品,战争题材,信息检索,甚至恐怖书籍!

5

男孩阅读时比较有明确的目的或更趋向于自己的兴趣的爱好,而且因为兴趣,男孩更容易理解书中所说的故事和内容,所以父母在给男孩选择书籍时,一定要以男孩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成为孩子的巨大心理负担。如果阅读成了孩子的新的压力,就完全背离了我们让孩子阅读的初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