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33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申论备考:时间规划、笔记、锻炼、申论经验

先用一句话概述本文:你不需要花木君附体,只需要复制我的学习方法。
方法/步骤
1

最迟今天就开始给自己做嫁衣无论是手表,还是手机,我的时间永远比正常的快17分钟!我不变态,我只是习惯并喜欢“自己牢牢把控时间和节奏的感觉”。提前1个小时出门,就算堵车,你也会比半小时后出发的人先到办公室。提前1天备考,就算基础差,你也会比对手多24小时的希望。假如申论总共有150个知识点,现在距离2018年国考笔试还有150天,每天搞定一个知识点就够了。如果晚一天呢?调整节奏、进入状态要不要时间?在剩下的149天中是不是要学的东西更多了?消化不良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别迷信1个月备考,1次上岸的神话。人家可能前年就开始准备了,考前1个月又来了一轮深度突击,只是“谦虚到不说而已”。

2

强势理清时间安排,没有效果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图一)这个时间安排表,足见我的生活多么“一成不变”。我想告诫自己及广大花V:  所有的没有时间,都是借口。没有养不成的习惯,只有没有规划和没下定决心的自己。  (图二)再看一张“果照”(别笑,别拍砖):多少还是有一点小曲线吧?  我没去过健身房,也没有教练,就做了一件事:每天120个俯卧撑(开始是60个),快两年了没有间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坚持久了,就一定会看得到进步和提升。

3

立足真题,强化对基础题型的训练  1,为什么是真题?  (1)有比真题更有质量的试题?  (2)申论命题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熟悉了近年的申论真题,考试时所有的题目都会变成“最熟悉的人”。  2,怎么强化对基础题型的训练?  省考结束后对几百位伙伴进行了回访,不少伙伴的反馈是“老师,你知道吗?考试的时候,我感觉所有的题目都很熟悉,就是你课程中讲解到的,可是我做的时候就是差点意思,真的好遗憾”。  为什么总差点意思?  答:你并没有掌握相关的题型、知识点,只是好像理解了。  缺的是什么?  一是更具体、细致的将自己的作答与课程讲解的对比,总结出做题的要求、规律、方法;二是通过反复的温习、思考,对知识进行贯通,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就像少侠去找人比武,明明找到了对方的破绽,脑子里也有破解的招数,但就是还没有来得及出招,就被人给搞下台了。  你练的不够,远远不够!

4

开展阅读、表达能力专项训练  人民时评、领导人讲话、《求是》、《新闻1+1》......读哪个好?  自寻烦恼!  你的时间有限、精力不足,你的消化能力也没你想的那么高,当你拼命想找更多方法、资料的时候,就已经误入歧途了。  标准化操作是这样的:  (1)任一选择一种(哪一种都不差)!  (2)不要追求阅读的量和时间的长短,有意识的去概括相关文章的内容。概括中可以集中关注“文章的总体思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层次)”“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按段落提取关键词”。  (3)不要只是读读,一定要下笔勾画、提炼,并强制性的温习,每周消化一篇,比流于形式的每天看10篇有意义的多。

5

多下笔、摘抄,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套路  “就是记不住哇”“花木君,你是怎么这么有文采的?”  看图吧:  我不聪明,但我不懒,而且有自己的态度!你呢?  申论,终究是应试,没有套路的考试算不得考试,不懂方法就是不懂考试。  “花木体”好不好?  好!前提是真的懂了它的规律、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对于文章写作,你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经验、技巧,要做的只有两件事:  1,理清一篇文章的架构、每个段落的功能,并对每一段进行拆解,分别找到一两种自己最喜欢的写作方式(一定要自己总结),将其逐步固定下来;  2,在完成上一步后,坚持下笔写,哪怕是反复的摘抄,培养语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