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90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新生宝宝奶粉喂养正确方法

​ 对有些父母来说,新生儿吃是最简单的事;对有些父母来说,新生儿吃却让他们伤透了脑筋。面对这个不会说话的小家伙,到底他什么时候是饿了,什么时候是饱了,而一些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呢?
方法/步骤
1

吐奶        吐奶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        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多数是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        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 生理性吐奶解决方案:        适量喂食,切勿过多。        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仰卧时给宝宝喂奶。        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后,让宝宝竖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宝宝背部,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胃的压力。        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间可以暂停片刻,以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 奶瓶开孔要适中,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碍呼吸气管的通路。        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在躺下时,也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在喂食之后,不要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宝宝。 疾病性吐奶应对方案: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        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3

呛奶        新生儿很容易吐奶,如果吐奶时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发生呛奶。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 呛奶应对方案: 轻微状态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严重状态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日常护理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        宝宝常呛奶可能缺维A,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婴儿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4

吃吃停停        新生儿如果喝奶时总是吃吃停停,吃不到3、5分钟就睡着了,而睡眠时间又不长,经常半个小时至一小时就醒了。那么,人工喂养的宝宝就要注意检查一下是不是有所喂奶方式不当。 吃吃停停解决方法:        人工喂养的宝宝喝奶时如果吃吃停停,很可能是因为奶嘴过硬或者奶洞偏小,婴儿吸吮时用力过度,所以容易导致疲劳,导致婴儿吃着吃着就累了,累了之后就直接睡着了。        如果确定奶嘴洞口大小是否合适呢?可以在调好牛奶后,拧紧奶嘴,然后把奶瓶倒置过来,如果奶液能够一滴一滴迅速滴出,就表示奶洞大小合适;如果滴得慢就是偏小了。另外,给宝宝喂奶时要将奶瓶略微倾斜,让牛奶充满整个奶嘴,这样既可以避免宝宝吸到空气引起打嗝,也可以预防吸吮疲劳。

5

边吃边睡        新生儿因为还不适应外界的环境,而且以睡眠状态为主,所以很容易出现边吃边睡的情况,一般到满月后能逐渐改善。 边吃边睡弊端多: 容易吸呛        婴儿意识不清时,口咽肌肉的协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护气管口,易使奶水渗入造成吸呛的危险。 降低食欲        因为肚子内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被灌进去的,婴儿清醒时脑海里没有饥饿的感觉,所以以后看到食物会降低欲望。 边吃边睡应对方法:        每隔几分钟交换一下喂奶的方向,左右手互换,经常改变姿势可以使婴儿不易睡着。        喂奶时可以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或搓搓耳朵,使他保持清醒状态。        新生儿形成固定喂养模式后,一般是3小时左右喂养一次,每天喂养6~8次。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关键,不仅对妈妈,对宝宝也是有利的。

6

​拒绝奶瓶        吃过母乳后又不得不人工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拒绝奶瓶的现象,有些宝宝也可能由于不能接受奶嘴的喂养方式而从一开始拒绝奶瓶,对于拒绝奶瓶的宝宝,在没有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只能尝试各种方式让宝宝逐步接受。 拒绝奶瓶的应对方法:        选择合适的奶嘴       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母乳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区分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奶粉        如果宝宝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或者宝宝能接受的牌子试试。最好是听取一些有经验的妈妈的意见,避免更换奶粉过于频繁,对宝宝的肠胃反而是个负担。另外也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喂奶时要循序渐进        如果换过奶粉后宝宝虽然仍不是很爱喝,但是第一次能喝10ml或者30ml之类也是进步,慢慢的,宝宝自然会喝得越来越多。 把奶嘴口开大一些        如果宝宝有时看到奶瓶或吃到奶粉就大哭,扭过头去。而心情好时,会把奶头含在嘴里,但是不吸。这时可以尝试把奶嘴口开大,牛奶漏到嘴里宝宝也会吃。虽然比较慢,但也是进步。 尝试奶瓶外的东西        大多数宝宝会接受小勺,妈妈可以试着用小勺喂奶,虽然有点麻烦,但确实被很多妈妈证实是有效的。也不排除有的宝宝可能不接受。 饥饿疗法        都说宝宝饿了就会吃,实在没有办法的父母也可以尝试一下,但要随时观察好宝宝的状态,有些特别倔强的宝宝可能会坚持到底。建议父母可以让宝宝稍微饿一下,然后在此期间陪宝宝玩一会,做些按摩或者体操之类,宝宝感觉饿了可能就会吃点。

注意事项

对奶粉过敏        对奶粉过敏一般是指对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奶粉过敏,也有少数对羊奶为主原料的奶粉也过敏,这类宝宝就只能选用以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植物蛋白奶了。       小儿吃了牛奶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在医学上称之为“牛奶蛋白过敏症”,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比例在5%~7%左右。造成牛奶过敏的原因是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其症状是每当喝了牛奶后,身体就会发生各种不适的症状;各个年龄小儿皆有可能发生,因为婴幼儿多以牛奶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发生牛奶过敏的时期。 奶粉过敏主要症状:       最主要的表现是胃肠道方面的不适,如:腹痛、腹胀、拒奶、呕吐、腹泻、粪便中带血等,少部份的牛奶过敏也可以引起便秘。        当牛奶中的蛋白质被胃肠吸收后,随着血流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部位,也会产生不同器官的过敏反应,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 皮肤方面:儿童特应性皮炎或者湿疹(俗称“奶癣”)、唇周/眼睑部水肿、荨麻疹等。 呼吸方面:喘息、频繁咳嗽、频繁流涕、鼻炎等。 其他:易激惹、频繁哭吵、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结膜炎等。 奶粉过敏处理方法:        限制饮食,尽量避免牛奶或羊奶等动物蛋白制品,或者添加了动物蛋白配方的食物。 选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代替普通奶粉,这是国际儿科专家推荐的婴儿食物过敏最佳饮食治疗方法。       尝试一些非牛奶蛋白所制成的奶粉,例如豆奶粉、减敏奶粉等,这些又称为脱敏奶粉,可供牛奶过敏或长期腹泻的宝宝试用。其主要区别就是他们以植物性的蛋白质、或是经过分解处理后的蛋白质,来取代动物奶中的蛋白质;以葡萄醣替代乳糖;以短链及中链的脂肪酸替代一般奶粉中的长链脂肪酸。        出现过敏表现的患儿应予以适当儿童用抗组胺药治疗。        严重者或经上述处理仍无效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