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07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把握好摄像机摄影用光的4个方面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元素,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他元素更重要,也更困难。因此,对摄影用光的处理也能看出一个拍摄者的功底。如何把握摄影用光并善加利用呢?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任何一种光线都存在着三个要素:强度、方向和色调。
方法/步骤
1

光的强度   光的强度描述的是光线的强弱程度,各种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都有一定的强度。强光通常是由强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所造成的。当然较弱的光源通过集聚,光线也可以形成强光。强而直接的光会造成明显的阴影,并且清楚呈现出物体的轮廓,所以常用来勾勒物体轮廓;强光也可增加被拍摄主体的明暗对比,以强调物体表面的纹理、不同色彩或色调之间的反差。弱而散的光可以减弱被拍摄主体的明暗对比,使物体表面看起来平滑细致。对于摄像的照明,强光源常常要作为主光来使用,是拍摄照明的主要来源。而弱光源要作为辅助光来使用,可以减弱主光所造成的强烈阴影,同时不会投射出多余的影子。但是光线过强,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强光下形成的阴影会过于夸张,光影效果不自然。拍摄时,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加装漫射屏或反射板等方法,来削弱光线的强度。和强光相比,散光的光影效果较为柔和自然,可以使主体面均匀受光,反差适中。受光源的方向性局限小,是较为理想的光源,在剧情片的拍摄中,散光使用得最多。

2

光照度   光照度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夏天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室外光照度可达到100000 lX以上,很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这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拍摄环境。而大多数室内照都在300IX以下,一般的摄像机都可以在这种照度下摄像。不过,照度越低,拍出灰色或颗粒影像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时最好增加照明。较理想的拍摄条件是光照度在10000IX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很容易得到清晰亮丽的影像。光照度不但同光源的发光强度有关,而且和光源到被摄主体的距离也有关。一般情况下,当被摄主体到光源的距离不变时,被摄主体的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相反,当光源的发光强度不变,但与被摄主体距离发生变化时,被摄体上的照度大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一个光源照射于前后两个主体上时,光源越近,那么这两个主体获得的光照度差异越大;光源越远,这两个主体接受到的光照度越接近。

3

光的方向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和仰射光四种光线。①顺光摄像机与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摄主体,使其朝向摄像机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根据光线的角度不同,顺光又可分为正顺光和侧顺光两种。正顺光就是顺着摄像机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如果光源与摄像机处在相同的高度,那么,面向摄像机镜头的部分全都能接受到光线,使其没有任何阴影。使用这样的光线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对比度会降低,像平面图一样缺乏立体感,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使被摄主体失去原有的明暗层次。而侧顺光就是光线从摄像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被摄主体。在进行摄像时,侧顺光是使用单光源摄像较理想的光线。多数情况下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即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和光源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为2 5°~45°。此时面对摄像机的被摄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肤质感。既保证了被摄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了立体感。②逆光逆光是摄像机对着、而被摄主体背着光源而产生的光线。在强烈的逆光下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发暗而其周围明亮,被摄主体的轮廓线条表现得尤为突出。逆光拍摄是摄像的一大忌讳。逆光拍摄,容易使人物脸部太暗,或阴影部分看不清楚。运用不当还会产生主体色彩不正确、曝光不足等现象。如果不是在拍摄另类影片,那么,应尽量避免逆光拍摄,如果要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拍摄,应利用反射板等增加辅助光。③侧光侧光的光源是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形成直线的侧面,从侧方照射向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此时被摄主体正面一半受光线的照射,影子修长,投影明显,立体感很强,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但由于明暗对比强烈,不利于表现主体细腻质感的一面。④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顶光通常是可以将描出人或物上半部的轮廓和背景隔离开来。但光线从上方照射在主体的顶部,会使景物平面化,缺乏层次,色彩还原效果也差,这种光线很少运用。而俯射光是这四种光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一般的摄像照明在处理主光时,通常是把光源安排在稍微高于主体,并和地面形成30°~45°角的位置。这样的光线,不仅可以使主体正面得到足够的光照,而且使主体有了立体感,而形成的阴影也不会过于明显。如果这时再采用侧顺光位,效果会更好。平射光跟正顺光一样,不是很理想的光线。即使在侧顺光的位置,所形成的阴影也有点呆板生硬,不如俯射光表现得自然。仰射光也是一种常见的打光法。将光源置于主体之下向上照射,会造成一种阴森恐怖的效果。

4

光的色调  光和万物一样,同样具有色调,不同的光线其色调不同。通常用色温来描述光的色调,色温越高,蓝光的成份就越多;色温越低,橘黄光的成份就越多。而在不同色温的光线照射下,被摄主体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表现得最为明显:在60W灯泡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色彩,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摄像机是靠调节白平衡来还原被摄主体本来的色彩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