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48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方法

古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三探花。今有: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中外历史上不乏成功的家教案例,梁启超算是其中的典范。那么他到底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在此小编整理了以下三点:
方法/步骤
2

与孩子做朋友,正确的‘爱’孩子梁启超作为一位父亲,从没有父亲的架子,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从他与孩子的交往书信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与孩子们交流时的快乐。他在写给孩子们的许多信中反复提到一点,就是这种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爱。他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种情感让子女感觉到幸福,跟父亲一样,他们也总是期待父亲的来信。梁启超对子女的爱,不是包办一切、唯我独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为孩子出谋划策,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3

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能在不同领域上都有所建树,这归功于他对子女的趣味教育。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文章《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他认为兴趣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断言:一旦兴趣没有了,生活就索然无味了。梁启超曾在一次演说中讲:“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而他就是用这种趣味的人生观约束自己,同时也影响和教育子女。他也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热门专业”,但只要子女真心喜欢,对社会有益,他必全力支持。次子梁思永立志投身考古(当时,考古是一门不被人看好的冷门专业),他便亲自联系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当梁思成在美国学习建筑学之后,他时刻担心其学业太专而会感到单调,由单调又会导致乏味,乏味则会不思进取,生活苦恼。他多次去信和梁思成讨论这个问题,其中一封写道:“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忙给女儿写信道:“听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在子女教育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梁启超在儿女们面前亦严亦慈,亦师亦友,亦尊亦亲,扮演好了亲情上的好父亲、心灵上的好朋友,学识上的好老师,以博大的父爱和超越时代的独特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其九位子女皆成才,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上发光发亮。正是由于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才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成为近代史上家教的典范!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