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77今日阅读:22今日分享:22

学生劳动的目的是什么

中学生经常劳动意义非凡,主要有利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少年儿童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懂得劳动光荣、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洗衣、扫地、整理床铺、做饭、洗碗筷等。学生们在这些劳动中,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克服困难,也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也使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敢诚实的良好美德。育才培智:提升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劳动在青少年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段话形象说明了劳动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热爱劳动、双手灵巧的孩子,思维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欢钻研。在劳动时,由于中枢神经处于积极的状态,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劳动还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例如,儿童在劳动中,必然要通过眼看手摸,实际地感受到(形状、重量、硬度、光泽、光度、温度等)物质特性,这就为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育美健体:强壮学生的体格与身体健康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组织他们去参加一定的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使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增强肌体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开展劳动教育中,我校有意识地安排那些体质较弱、平常不爱活动的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有的成了优秀运动员,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说明,劳动教育能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升认知:引导中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学生自己在从事劳动所获得的体验中,会更加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对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既不懂得稼穑之苦,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优渥的生活,是靠包括父母在内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获得的,所以他们很难从内心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动手技能曾经有媒体报道,现在我国家政服务的费用越来越高,不管是家里换个灯管、通个下水道、修个小电器,动辄都是百元起步,加重了城市居民(家庭)的生活成本。但实际上这些劳动技能,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工具,都是可以掌握而不用求助于人的。所以,现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训,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服务”能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