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四大营销战略病症

高速成长的兴奋期过后,民营企业集体走向了相对缓慢的成长中后期,一些曾经风光的热点企业,因为有机会就抓、有项目就敢做的战略漂移本性,导致了企业陷入发展泥潭,二次创业的成功率远远低于草创期。当初做什么都赚钱,从未认真地考虑什么赢利模式,凭着简单的收入成本法,就能轻轻松松地赚到利润。而如今,千算万算还是摆脱不了低利润的紧箍咒。赢利模式,开始被民企老板们关注,从美国、日本到中国标杆企业,该学的都学了,可他们成功的模式难以在自己的企业生根发芽。    找不到自己的赢利模式,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搞清楚赢利模式的双重结构。其外在的商务结构,是以战略构思、品牌定位、品牌传播、产品价值界定与价格策略、渠道招商、销售促进所组成的,这一系列工作的中心是客户需求。超越竞争对手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重新界定客户需求以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是企业战胜对手、提供差异化客户价值的必经之路。    而赢利模式的内在管理结构,则是民营企业管理层非常熟悉的研发、采购、生产、质检、销售、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是保证高效率、低浪费的常用手段。ISO9001为代表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是每个度过粗放期的民企必须要掌握的常规手段。内部管理再复杂,可控因素还是比较强,只要认真且持续地优化流程,成效还是显着的。    既然赢利结构包括商务与管理的双重结构,那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困境到底是因何而生呢?显然,竞争环境的恶化不是民企集体性衰落的主因,而是由于他们当初引以为傲的商务结构没有顺应环境的急剧变化,现在出了大问题了,其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方法/步骤
2

品牌传播与营销战略脱节,市场投入难以有效积累    企业发展上了一定台阶后,民营企业也开始注重自身形象建设了。一来是为了开发大客户,大客户的评价体系比较综合,除了产品性价比和关系运作之外,他们的层级把关制,会对供应商的整体素质和表现提出相对完整的要求。二来呢,则是竞争对手的压力。工业行业中,国外巨头林立,国内对手纷纷崛起,给规模不大、特色不强的民营企业,构成了艰巨的挑战压力,想回避都没有机会了。    于是,不少民企也解囊出资,从VI、画册、企业宣传片、产品手册、展会形象、网站等品牌传播手段开始,一点一滴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是好事,企业重视传播的作用,要比死死地挂牢在灰色的关系营销上好多了,也要比只图快卖、少赚的薄利多销有前途多了。    可还是出现问题了,刚开始做品牌形象的时候,客户和自己员工都会眼前一亮,感知评价也会提升不少,但随着竞争对手的效仿,以及竞争战的纵深开展,发现这些当初的漂亮工具,并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的市场开发和客户成交方面的作用。有些民企开始对品牌传播懈怠了,一本画册用三年、一个网站内容长期不更新等现象屡见不鲜。    品牌传播的落脚地应该是营销目标的达成,即使品牌定位这样的战略层面,整体营销战略为核心。而现在大多数民企在做品牌传播工具的时候,都是请一些,他们在单个工具策划和呈现上也许没有多大问题,但又有谁能花心思、搞得懂一个工业企业的战略和营销计划呢?一件件漂亮的衣服和首饰,戴在不恰当的地方,或者组合凌乱,反倒是降低了主人的品味感和形象力。更何况,所有品牌传播工具都是市场投入,没有明显的营销绩效,那么这些投入就只能算是自我包装了,对目标客户和竞争力就没什么影响力了!

4

巨大的经营压力,导致的营销强迫症    民营企业成长之后,若是在沿海大城市还好的,但要在内地中小城市,他们就会成为当地的产业英雄。各种政府部门都会开出诱人的条件,鼓励他们扩大规模、争取再上产业新台阶,加上自己的扩张梦的促使,一些企业不顾一切地患上了“大头症”:规模大了,成本降低了,影响了变大了,公司利润就会更大。    这种只看正面、不顾负面的狂热式扩张,已经不是能用多元化战略能够涵盖了,产业范围随机应变、产品线五花八门、遍地开花,一片繁荣似锦的场面感染了老板自己以及跟随着。当扩张耗尽了多年积攒的利润,而新产业尚处于战略性亏损状态的时候,公司就已经陷入到极大的风险之中。由于资源的限制和新产业的拖累,当初的战略灵活性和打击凶狠度,都大打折扣,遇到强力竞争只能采取忍让策略。    战略忍让,导致了营销策略的保守性和套现的疯狂性。只要能卖的出去,价格一让再让,承诺一轮比一轮高,而花代价得到的现金却很快被消耗殆尽。营销被绑架了,所谓的战略部署和策略应对,都必须让位于廉价销售,而新产业的梦想就此搁浅。营销强迫症,是战略失效的典型症状。    那么,这四个典型的营销战略病症,又有什么切中要害的治疗方案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