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45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新形势下怎样做好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浅谈现在的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闭塞的生存环境、落后的文化、自封的生活方式、简单的教育模式,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孩子们很多的恶习。首先,表现在理想不明确。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让孩子从小树立了只认得几个字就行了的理想,初中学习不知如何而学,缺少理想动力是普遍现象。其次,道德观没有形成。第三,缺乏必要的文明言行。第四,孩子们在感情,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的相当脆弱。种种缺憾,使得我们必须把教育的重心由抓分数,抓片面的升学率转移到“育人”上来,转移到提高人的素养这一“树人”教育上来。现就我的浅见与各位同仁探讨。一、德育工作,教师为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在其指导下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习惯,构建道德理念。因此,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德育工作的关键,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受教学质量考核、奖惩的影响,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育人”。首先,校长要让教师们转变思想观念,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要求,“育人”更显其时代急迫性,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求和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出发,德育工作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其次,教师应向学生高度负责,站在时代的高度,发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第三,是教师的德育方法全新构建,杜威说过:“道德教育不能只靠传授道德知识,主要应间接、直接地通过学校社会生活来进行。”因此,传统的德育单是说教以桎梏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身做出道德的判断和提出自己道德原则的能力,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冲突的自我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二、德育工作,理想引路。树立理想是灯塔、是指路明灯。的确,没有理想就失去了动力,犹如无头苍蝇。我们的学生尤其缺乏理想,据调查近80%的学生没有理想,即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鉴于此,首先教育要树立榜样。现在的社会为孩子们树立的榜样太少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等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我们是唱着雷锋的歌长大的,雷锋的精神伴随着歌声,早已植根于我们的心灵。现在,我们教育孩子们依然要以雷锋等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为榜样,不厌其烦的讲他们的故事,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们的事迹对照,找差距使他们懂得人生的哲理,求索人生的真谛,慢慢的明白人在世上,怎样才有意义。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去干什么?古希腊哲学就是从这里开始。让孩子们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思考人生,他们的每一天就会过的很充实。今天我有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时时鞭策学生,渐渐的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三、德育工作,“养成”为主。促使学生道德逐渐成熟,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其表现为思想品德的好坏,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行为养成的习惯。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贯穿整个初中教育阶段。文明的言行、良好的举止,是一位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表现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21世纪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身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文明习惯很受环境影响,脏话多,行为不端,举止出格,卫生习惯差。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纪律、衣着、讲话、行为规范教育,力图在这些方面提高学生素养。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行为习惯已初步形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我们对初一入学新生,要做扎实的入学行为规范教育.新生入学对于新环境的要求还不适应,同时也还带着许多的坏习惯,都要通过入学教育来使他们明白该做的和该丢弃的东西,并逐渐向着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转变、养成。四、德育工作,分层推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是组织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接收教育影响的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训练为主渠道的分类推进,逐步深化的整体教育举措。初一重点抓好“软过渡”,以集体教育为主体,着力培养孩子们爱集体、爱师长、爱生活的思想品质。在集体中从小事做起,道德品质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集体中通过学习和交往逐渐习得,形成诸如助人为乐,团结向上,正直礼貌等良好品质。在“做”的过程中树立理想、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为班争光等。初二重点抓好“硬固化”,以“勤奋求知”为突破口,使他们虚心好学,不怕挫折,艰苦攻关,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强调理解和自尊,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我。强调个人尊严,价值取向,建立一种坚韧不拔、信赖、顽强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德育形式。初三重点抓好“再升华”,以“搏击人生”为突破口。塑造有能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活生生的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把认知付诸行动,使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良好道德的自觉感悟。培养孩子们力争上游和拼搏进取,勇于夺魁的竞争意识及接受祖国挑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终身奉献的高尚情操。此处在教育实践中还要坚持全方位“育人”,全天侯“育人”的原则,德育工作是一个慢长的艰苦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力争使德育工作系列化,实效化。为次,我们制定了德育工作目标,明确各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制定以晨夕、班会,周会和国旗下讲话为主要形式的德育系列性教育内容。同时,每周对学生道德品质,纪律卫生,文明诚信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对学生进行持久的,行之有效的系列化、规范化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文明言行,高雅的品位,健康的品位,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品格。五、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磨炼是人生成长的组成部分。一个人要有大的作为,必须经过各种失败的洗礼。“增益其所不能”,方能担当大任。现在的孩子们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温室里成长,生活能力差,抗挫能力不强,稍有不顺几乎就手足无措,遇到意外打击就视为“世界末日”。为次,我们对个别学生进行了经历挫折的尝试和后果教育,给他们设置一定挫折的环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他们经受挫折的磨练,使学生能够经得起刺激,受得了委屈,挺得住压力,承受得了艰难困苦,经得住成功的考验,能够沉融干扰、抗拒诱惑,专心致志、潜心钻研、独立思考,能应百变,有主见、不盲从;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情稳定,心灵日趋净化和不断升华。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必然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重任。生命不息,“育人”不止,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上是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管之见与同仁商榷。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