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89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商品的二重性

商品是《经济生活》的基础知识,课本上讲的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理解商品的含义、产生和二重性上有一定难度。这块知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师讲解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对于这块知识的理解会影响到商品价格的理解和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马虎不得。在这里给大家系统归纳讲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具/原料

人教版《经济生活》教材

方法/步骤
1

一、商品的含义。主要通过商品的含义判断一种物品是不是商品。把握这个概念,关键是抓住“用于交换”这个词语,说明商品和交换是分不开的。“用于交换”展现出很强的目的性,不同于互赠礼品的交换,也不同于换完成后物品自用。

2

二、商品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的出现、发展和消亡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是伴随着交换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3

三、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商品本身)。这是交换过程中买方的目的所在,是卖方的“本钱”所在。是交换过程中买方让渡己方价值(货币)的理由。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交换的必要。

4

四、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耗费的劳动)。这是交换过程中卖方的目的所在,买方的“本钱”所在。是卖方让渡使用价值(商品)的理由。价值的大小决定双方交换的比例大小。以等价交换为原则。

5

五、利用概念和基本属性判别商品。把握三个词语“用于”、“有用”、“交换”。注意:商品粮是商品。

6

六、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即二重性。任何商品都包含这两个属性。但是从买方和卖方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两个属性不可能兼得,只能二者取其一,否则交换不可能达成。商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注意事项

不管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理解,大家都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体会商品的产生以及交换达成的条件。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