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09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怎样对付任性的宝宝?

生活中,每个家长都会发现2~4岁的宝宝特别任性。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对宝宝的任性采取忍让态度,得过且过,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回避矛盾。这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谁家的宝宝没有任性过呢?但事实是,如果应对不当,有些宝宝的任性会变本加厉,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家长没有立刻满足,宝宝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东西等。长此以往,宝宝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        家长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家长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家长认为不听话。其实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杜布森博士说:“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幼儿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强,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知,宝宝任性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个机会。”        反之,如果家长对任性的宝宝横加指责或打骂,宝宝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宝宝年龄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宝宝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猜测家长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还是鼓励。智慧的家长能够从宝宝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宝宝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宝宝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宝宝的任性行为。        但是,有些宝宝的任性到了不容商量的程度,就需要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整顿。以下八条妙计,家长不妨根据自家宝宝的特点,选择尝试:
方法/步骤
1

攻心为上。家长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宝宝会造成伤害,相反,有理由地拒绝或延迟满足恰恰是对宝宝应有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宝宝,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2

说明理由。家长对宝宝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宝宝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被拒绝的道理。拒绝宝宝而不讲明理由,会让宝宝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宝宝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家长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3

把握尺度。家长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应该让他“蹦一蹦能够得着”,即应该是宝宝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超出宝宝能力范围的过高要求。此外,提要求的口吻,家长的态度应该是肯定、亲切的,这样更易于被宝宝接受。

4

有言在先。宝宝任性,多数发生在他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掌握了宝宝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宝宝任性的发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办法。比如,宝宝上街总是哭闹着让家长抱,可以在出门之前与宝宝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再比如带宝宝去超市,可以先说好买什么,不买什么,什么东西可以买几件,等等,让宝宝事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5

冷处理。当宝宝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家长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宝宝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的态度或迁就的可能,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宝宝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6

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以利用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宝宝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比如,天黑了,宝宝闹着要下楼找小伙伴玩,怎么商量也不行。妈妈不再理会他,而是来到鱼缸前,故意用惊讶的语气说:“咦,小金鱼怎么不游泳了?该不是生病了吧?”宝宝马上不闹着下楼了,他快速跑到鱼缸前,左右观察,一副关心的样子,早把下楼玩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7

激将法。利用宝宝的好胜心理,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做比较,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比如,宝宝在公园里赖着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应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爸爸故意对妈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跑得多快,咱的宝宝肯定跑不过他。”话音未落,宝宝“呼”地一下站起来,奋力向前追去。

8

适当惩罚和奖励。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比如宝宝任性,不好好吃饭,家长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宝宝,一顿两顿饭不吃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宝宝表现比较好的方面,家长应当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