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15今日阅读:142今日分享:25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指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二 自主学习(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置,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两科最重要。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1)唐太宗:扩充的规模,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称。(2)武则天:首创和。(3)唐玄宗: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2、促进了,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废除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习题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打分评比归纳科举制有何利弊?1、进步: 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他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2、弊端: 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四 课堂训练1、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 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3、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4、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5、按照科举制度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②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③开始进行殿试和武举④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6、“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7、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是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8、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9、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D.推举制1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五、板书设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