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97今日阅读:150今日分享:23

互联网时代的11条传播法则

互联网时代的11条传播法则,让企业在互联网的传播更好。
方法/步骤
1

测试、测试、测试  正是因为企业可以直接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让测试成为可能。为什么要做测试?这是因为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任何高明的公关专家都无法准确预测自己的信息在公众中的反应,这时候测试就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测试?方法有很多,例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专家经常大放厥词,其实可能背后是某个利益团队正在为即将推出的某种决策进行测试,来测试公众的反应。通过专家试探公众的反应是一种方法,通过评论或者跟帖的方式是另一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第三方意见领袖发微博的方式,来查看网友的评论来预知并分析公众的反应。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探知公众对某一件事、对某一观点的反应,从而减少误判,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核心信息和公关策略,而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2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互联网时代,一个事情要火是非常难的,尤其在今年,我的感触更加强烈。一个东西要火,要上头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需要万事俱备。这种情况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说互联网时代的公关,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例如我们的极速达海报,在去年曾经引起过很大的轰动。但你知道,我们在9月份发的时候,每一张海报的转发评论数最多的也只有100多,并没有火起来。但是当我们在10月中旬将几张海报结集发出时,“恰好”赶上了双十一的启动前期,所以一发而不可收拾。

3

化危为机,最好的危机处理不是防御而是进攻  危机在互联网时代和传统的做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普推网认为在传统的危机处理上,我们努力地目标就是将危机灭掉,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迭代的思维要求我们化危为机,将危消灭掉不是结果,将危变成机,将危机变成正面才是危机处理的最高境界。

4

让人民当家做主,让用户参与进来  互联网时代,是人人当家做主的时代,是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这时候做公关,就要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做法,而是提供一个开放式的选择,让人人来参与,来产生内容,所谓UGC就是这样。  例如,一个手机要进行传播,以前的做法是首先想一个牛b的名字,然后进行传播。但在互联网时代呢?不妨举行一个征名大赛,让网友来给你取名字,让过程也成为传播的一部分。又比如,一个企业要进校园进行营销,苦苦思索不出方案,是进行校园音乐大赛,还是进行创业大赛呢?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不再,不妨将校园营销方案设计本身作为营销的方案,放广大学生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营销方案。

5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构建舆论同盟  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地方,你在现实中虽然是一个强势的企业,但在互联网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节点。在这样的一个汪洋大海中,要想在舆论上占得先机和上风,争取更多的舆论同盟是重中之重。  放眼望去,你有很多的潜在的朋友,他们都是你的舆论阵地。例如,你的员工,如果处理得好,每个员工都是你的宣传阵地;你的合作伙伴,也都是你可以争取的同盟。甚至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全是敌人,在很多时候也能成为同盟。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腾讯的前员工加入阿里得了重病,急需救治,腾讯和阿里这两个竞争对手联起手来,发起一场公益宣传,这时候他们就是朋友。

7

少就是多,力出一孔  我还要举小米的例子,以前手机都是机海战术,为什么小米能够凭借一个手机成功?这就是因为少就是多,少了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实现更加极致的体验。  互联网时代的公关也是这样,少就是多,与其写20篇不痛不痒的稿件,不如策划一个能够引爆话题的事件。与其打十口井,每一个都浅尝辄止,还不如打一口井打深些,打出水来。在官方微博或者官方微信的设置上,有的企业将不同功能、栏目分别开一个新号,美其名曰做一个矩阵,这种方法虽好,但因为精力、资源有限,无法兼顾,还不如做一个,但是在内部开设不同的栏目,做成机制化。

8

内容为王,让你的内容穿越技术和渠道的壁垒  在另一个论坛上,大家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到底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看起来好像是渠道为王,之前是SNS,后来是微博,现在微信,在微信上,之前是做些简单的抽奖,现在则是满大街的Html5页面。

9

设置槽点,引发共鸣和扩散  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策划时,需要巧妙而主动的设置一些点,一些供网友吐槽的点,这样才能引发网友的共鸣和触动,具有话题性,引发更多转发,扩散开来。  这个槽点,换句话说,就是包袱。就像相声一样,只有每隔一分钟埋下一个包袱,才能不断引发观众大笑,也才能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软文也是一样,也需要尽可能在每隔几个段落就设置一些包袱,这里的包袱指的是没有写过的信息,也或者是没有说过的干货,也或者是新的观点等等,总之是能触发人们思考触动大家的心智的内容。

10

掌握好“度”,过犹不及  所谓度,就是指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需要掌握一个度,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仍然回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因为直接面对大众,而网民的心态非常敏感,他们抒发情感又十分简单直接,因此决定了这个度很难把握,又十分微妙。我经常用说相声来比喻新媒体传播,除了要根据你面对的用户群(圈层)设计包袱(槽点),包袱的度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包袱,但有的观众或听众就听上去没有感觉,而有的就哈哈大笑,这中间就涉及到包袱即内容的精心设计的问题。

11

不装B,善自黑,杂质传播  互联网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这也使得那些装B的人无所遁形。所谓装B遭雷劈,就是这样。如果你装,迟早会被扒出,落得个死无全尸。所以这样,还不如不装B,做一个真的自己。有很多把自己包装的完美的人被拉下神坛的例子,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装B,就是要有个性,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企业的自媒体,都要有真性情,真个性。总而言之,就是要真实。网民更喜欢真实的人,虽然不完美,虽然有瑕疵,但却更鲜活惹人爱。

注意事项
1

互联网时代,只要真实才能无敌,纯洁、纯净的东西不受欢迎,带有缺点的东西反而受到欢迎,“杂质传播”很重要,在你传播的东西中夹杂一些自黑、杂质,反而比大而空、高大上的纯的东西更受到网民欢迎。

2

无论是阿里刻画的小卖家为了梦想奋斗的故事,还是京东做的努力向上的配送员、客服mm神回复,都是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是小人物,但却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梦想。这样的人更接近网络上的一个个人,也更能引起他们的感触和共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