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24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怎么治疗喉痈

喉痈泛指发生于咽喉及其附近部位的痈肿,根据发病病位的不同而有喉关痈、里喉痈、颌下痈、下喉痈等名称。  其中,喉关痈最为常见,是指发生于喉关部位,也就是喉核周围的痈肿,多继发于风热乳蛾,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里喉痈多见于小儿,是发生于咽后壁的痈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后脓肿;颌下痈是指发生于领下的痈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旁脓肿;下喉痈又叫会厌痈,是发生于会厌的痈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会厌炎或会厌脓肿。喉痈以发热、咽喉肿痛、汤水难下,或呼吸困难、张口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类喉痈多发病较急,变化迅猛,易产生严重后果,故应及时正确治疗.
病因病理
1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扁桃体周围脓肿常发生于慢性扁桃体炎之急性发作期;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引起,扁桃体感染向深层组织发展,侵及扁桃体周围组织,造成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咽后脓肿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咽后淋巴结发炎,进而化脓,脓液蓄积于口咽后方的咽后隙的一侧.咽旁脓肿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多由邻近组织的急性炎症扩展或经血行侵入咽旁隙,部分由于咽部外伤、异物及咽、口腔手术中将细菌带入咽旁隙所致.急性会厌炎(或会厌脓肿)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致病菌有乙型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或细菌与病毒混合型感染.此外,变态反应也可引起会厌的高度水肿而继发感染.或外伤(如异物、刺激性气体及食物等)损伤喉部粘膜均可引起会厌炎,乃至化脓形成痈肿。

2

中医学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患者平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致肺胃积热,此为内因;外因则为感受外邪,如外感风热邪毒,或因误吞异物咽喉受损而感染邪毒,以至外邪引动肺胃积热,内外热毒搏结上蒸咽喉,致咽喉气血郁滞,热毒塑聚,热盛肉腐成脓,故成喉痈。或者由于风热乳蛾、风热喉痹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均可致热毒蔓延,热毒困结于里,循经上蒸.于咽喉,热灼血肉腐化成脓而为病。喉关痈多由于风热乳蛾热毒壅盛,扩散至喉核周围,致肉腐痈成。正如《咽喉经验秘传·喉症用药细条》指出:“乳蛾……如至三日,看喉内但红肿而无白星者,即喉痈症。”总之,喉痈的病因病理主要是饮食不节、患食肥甘辛辣及醇酒等,以致积热内蕴,复因外邪入侵,内外合邪而发病。

诊断要点
1

各种喉痈都有一些共同症状,如咽喉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发热、全身不适等,但不同部位的喉痈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分述如下: 喉关痈 1.症状:本病多发于一侧,患风热乳蛾3d-4d后,一侧咽痛加剧,并向同侧耳部及牙齿放射,因咽痛不敢吞咽而致唾液潴留口中.语言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喝水时易返流入鼻腔。 2.局部检查:一病侧前弓及软腭红肿并向对侧偏斜,前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并被推向内下方,‘悬塞垂被挤向对侧,张口受限,同侧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3.理化检查: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10X109个/1,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

2

里喉痈 1.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常有上感病史。病情发展迅速,起病较急,咽痛剧烈,不能讲话的小儿常以拒食来表示咽痛,饮水时易返流入鼻腔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呛咳,小儿的语言或哭声含糊不清如口中含物,吞咽困难,呼吸不畅,患儿常头偏患侧扩大气道以改善呼吸。若脓肿增大阻塞气道则出现呼吸困难、痰鸣气急等喉梗阻症状。 2.局部检查:一侧咽后壁红肿突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3.理化检查: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10x 109个/L.颈部侧位X片:可判断脓腔的大小及范围,有时尚可见到液平面。

3

下喉痈 1.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咽喉疼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吞咽困难,语言含糊不清,但少有声音嘶哑,痰涎多,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时困难)。 2.局部检查:间接喉镜下检查见会厌红肿,严重者呈球形,有脓肿形成时可在会厌舌面见有黄白色脓点。 3.理化检查:血象中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喉部侧位X线片:可见肿大的会厌,喉咽腔阴影缩小,界限清楚,对于儿童会厌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4

颌下痈 1.症状:有发热、寒战、头痛,患侧咽喉颌下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语言不清. 2.局部检杳:患侧颌下及下领角后方肿胀、坚硬而有压痛,患侧咽侧壁红肿隆起,同侧扁桃体被推向中央,但扁桃体本身并无病变。 3.理化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5

鉴别诊断 急喉暗:喉痈亦可出现声音改变,如语言含糊不清,但声音多无嘶哑,只是不清楚而已,只有当病变侵及喉部时才有声音嘶哑,且以咽喉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等为主证。而急喉暗则以声音嘶哑为主证,喉痛轻,检查时见喉部粘膜充血,声带红肿,故不难鉴别。

自我保健
1

预防保健

2

1.饮食宜忌:未病时,应节制饮食,以清淡为宜,可多食些蔬菜、粥类,忌食膏粱厚味及炙博醇酒等,以免生痰化火引起内热。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鱼刺、骨茬等异物损伤咽喉而使邪毒乘虚而入。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发病机会。病后宜食清淡性凉的食物,如惹茵仁、绿豆、红小豆等以清热利尿解毒;蔬菜水果中除韭菜、葱、姜、蒜、辣椒等性热之品外,其余一般均可食用;主食应以粥类、面条、面片等软食为主;辅食的烹调方法应以煮炖为宜,应尽量避免爆炒煎炸等。

3

2.起居锻炼:起居宜有规律.居室宜每日通风换气,祛除污浊,保持清新。平时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减少患病机会。

4

3.精神调养:喉痈的发生,与内热关系甚为密切,而情志不舒,可致气机郁滞,生热化火,形成脏腑热盛,从而诱发或加重喉痈。所以要调节情志,戒除过喜、过悲、大怒等不良情志,保持平和的心境。气足神定,才能使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从而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并有助于喉痈的治疗。

5

药物调理

6

1.内治法:现代医学认为,在未成脓以前,应以消炎控制感染为主,应给予足量的抗菌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对于急性会厌炎(或会厌脓肿)的患者还应加用类固醉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以预防过度水肿而形成喉梗阻,同时可促进消肿。脓成以后.应立即切开排脓,并继续应用足量抗菌素.因喉痈属耳鼻喉科急症、重症,所以应该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按医嘱用药,以防不测。尤其是小儿里喉痈患著,一旦出现脓肿破裂,脓液极易溢入呼吸道造成喉梗阻而危及生命,所以更应到医院治疗。

7

中医学一般认为,发病5d以内,痛觉弥散,患处肿胀散漫者,多提示脓未成;发病5d-6d以上,病灶红肿光亮高突,四周红晕紧束,按之软,痛觉集中且有跳动感者。示脓已成,小儿里喉痈病变迅速,2d-3d内即可成脓.喉痈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期辨证论治:

8

(1)酿脓期:此为喉痈初起,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12g、天葵子9g、荆芥9g、防风9g、白芷15g,僵蚕9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待药液凉后早晚分服。方中以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紫花地丁、天葵子为治疮痈要药;荆芥、防风、白芷疏风解毒;赤芍、僵蚕凉血活血散结。若心烦口渴、腹胀便秘、小便黄赤,可改用清咽利隔汤加减,方药见本章第一节风热喉痹。

9

(2)成脓期:此时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天花粉15g、当归一5g、赤芍15g、丹皮15g, 311芍15g,浙贝母9g、白芷15g,乳香6g、没药6g、防风9g、皂角刺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可待药液凉后早晚分服。方中以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祛风排脓消肿;当归、川芍、丹皮、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痰止痛;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陈皮理气和胃;皂角刺消肿溃坚。

10

(3)溃脓期:脓肿溃破以后,治宜益气养阴,托毒生肌,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生黄蔑15g-24g、党参15g、白术雏、获等9g、生甘草3g、当归9g, 川芍9g、白芍9g、白芷9g;陈皮6g、桔梗9g、皂角刺9g、金银花15g、连翘1-5g;水煎服,每白1剂,早晚分服。方中以生黄蔑、党参、获等、白术益气托毒、排脓;当归,川芍.、白芍活血消肿,养血益阴;白芷、’枯梗活血排脓.拼皂淆刺溃脓排毒,消肿散结氮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陈皮行气消痈。

11

2.外治法 (1)含漱:以漱口方,或口泰,或淡盐水漱口,不计次数。 (2).含化:含化六神丸、喉症丸、利咽片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 (3)外敷:领下淋巴结肿痛者,可用芙蓉膏,或如意金黄散,或将木芙蓉叶60g及红糖6g捣烂外敷。可以清热解毒散结。

12

3.单方验方: (1)牛黄5g、川黄连50g、朱砂30g、大黄30g、丹皮30g,赤芍30g,桅子50g、冰片5g,共研为细末,蜜和为丸,6g重;成人每次1丸,早晚各服1次,用白开水送下. (2)升麻、焦山桅、芦根、黄芬、大黄、黄连各10g,当归、连翘、生地、丹皮各15g,生石膏2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50g,山豆根20g;水煎服,每日1剂。另取金银花50g,甘草25g煎水漱口,每日2次一3次,每次漱后含化六神丸5粒~6粒。 (3)金银花2鲍,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生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各10g,乳香、没药、陈皮、甘草各6g,将上药先用水浸15min-30min,武火连煎两次,药液混合,取汁300mL,早晚各半,口含徐徐咽服。 (4)黄苓12g,黄连、桅子、生地、积壳、射干、丹皮、茯苓、甘草各10g,石膏30g,玄参15g,浙贝母、桔梗各9g;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

13

(三)食疗、茶疗 1.喉痈初期及成脓期可选用以下的方法: (1)蒲公英50g、金银花50g,粳米50g.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同金银花共煎,取汁液去渣,然后放入梗米同煮成稀粥。每日分2次温服,连服3d-5d. (2)将绿豆、红小豆、黑豆各巧g,甘草9g同放入沙锅中煎煮,待豆熟后,吃豆喝汤。 (3)鲜马齿觅150g、大青叶50g,金银花5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2.脓溃后则应调补气血,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法: (1)绿豆5鲍、糯米50g。先将绿豆煮烂,再加入糯米以急火煮成稀粥,食用时加冰糖调味。早晚服食,每日两次。 (2)北黄蔑30g,构祀子30g,乳鸽1只。将乳鸽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与前两味药同放入碗中加水适量,隔水炖 熟,食肉饮汤。隔日1次,连服3次~5次。 (3)鲜算盘子全草30g-60g、公鸡1只。将鸡去毛、肠杂、爪、尾端,洗净,放沙锅内,加水适量,与算盘子全草共炖,鸡熟烂为宜。分3次一4次食肉、喝汤。可以清热解毒,消肿补虚。

14

(四)其他疗法 1.刮痧疗法:对于急性会厌炎来讲,可以从上向下刮拭以下部位:颈部的天突穴、扶突穴,背部的风门穴、肺俞穴,上肢部的尺泽穴、合谷穴.下肢部的足三里、内庭及丰隆穴。刮拭时以起痞为度。 2.耳垂放血:将耳垂局部消毒后,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针迅速刺破耳垂,深可达0.5cm,挤出血液10滴即可。可取双侧放血,也可单侧放血。一般只需放血1次即可。病情严重者可连续两天各放血1次,并加刺合谷穴;或三棱针刺少商穴、商阳穴放血。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