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65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出现“三违”的类型与分类解释

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矿山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和建设安全型矿井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工具/原料
1

安全生产、杜绝三违

2

三违分类、行为解释

方法/步骤
1

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  盲目性三违。一部分职工认为矿山井下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无知性三违。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差,对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习惯性三违。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包括基层干部,不能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尝到甜头的情况下,实施习惯性三违。  管理性三违。有些管理干部重生产、轻安全,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有极少数管理人员,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放任性三违。个别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的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  工序性三违。有的职工在作业中不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

2

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九种:  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不会出事,碰运气一旦成功,就盲目自信,经常抱着侥幸心理。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工人中较为普遍。  麻痹心理。在单位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  习惯心理。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职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规,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马虎心理。部分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蛮干心理。有些职工,特别是基层区队管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甚至有极少数人发现了隐患也不处理,野蛮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取巧心理。有的职工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扒矿车、坐皮带等。  盲目心理。一些进矿时间不长的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  厌倦心理。少数职工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生产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唯心心理。极少数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

3

三违现象发生的客观因素:  职工文化素质不高,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往往使职工认识问题不全面、不充分、不理性,反映在安全生产上,就是摆不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常会产生上班就是挣钱的单纯认识。  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煤矿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威胁,生产战线长,作业条件恶劣,长期高负荷的简单劳动,很容易让职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疲倦,滋生麻痹和取巧心理,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就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干部抓管理不讲究方式方法,喜欢采取土政策对职工高压强管,缺乏民主公正,严重挫伤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管理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在现场强行要求职工违章作业,甚至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造成错误引导;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任务,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蛮干。

注意事项
1

杜绝遏制“三违”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

重点在防“三违”的人和事上加大管理力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