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6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如何利用孩子的求知兴趣?

孩子生来就有学习的兴趣,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是孩子的天性。为何有些孩子的这种天性会消失呢?
方法/步骤
1

当学习从“享受过程”变成了“强求结果”  孩子喜欢学习,是天性也是好奇心驱动,当他们学到知识时,自然会因学习成果受到鼓舞。幼年时期学习内容,无非学得快或慢,一般并不存在学不学得会的问题,因此无论他们花多少时间学会,都并无强求学习结果意识,所以对学习也并不存在恐惧和畏难心理。  遗憾的是,成人会强加“结果导向”意识给到孩子。孩子慢慢意识到,他们学习必须更快学会,必须比别的孩子学得好,否则就是不对的。从这时开始,学什么都很快的孩子依然能够得到正面激励,但对于天赋不均衡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单纯快乐,开始慢慢消失了。  当学习意义必须以结果来衡量时,就只有结果能驱动学习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熬”到大学就不爱读书了,因为他们已经“对得起”自己,不需要强求结果了。

2

当学习不再是快乐的事情,而是充满压力  给孩子带来学习压力的还不仅是“过程”和“结果”问题,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有形和无形的压力。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或用言语,或在行为中说明一个问题:为了让你好好学习,我们为你付出了许多,牺牲了很多。  当孩子接收到这些讯息时,压力就进一步发展了。能学好的孩子还算能够承担这压力,不容易学好的孩子则只能靠压力所产生的责任感来维持学习动力,天性上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消失。

3

当孩子对学习兴趣从无条件变成有条件,而这种条件因素却不能持续满足时  本来孩子喜爱学习是一种天然的内驱力,但慢慢的孩子发现学习其实是有条件的。学习可以为自己赢得奖励,也可能使自己遭受惩罚。  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是完全自发专注于一门功课。当学习成果好的时候,考试成绩本身是一种正激励,父母只需给予肯定支持。如考试成绩不好,孩子就会自然体会到沮丧情绪,此时他们需要父母理解,并且最好提供一些可行解决方案。

4

因此,有关学习的所有措施都应该是这样一种自然行为。而不是像很多父母所做的那样,不断胡萝卜加大棒,针对孩子成绩进行不断奖励和惩罚,看似创造了一种非常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但实际上奖励和惩罚都会降低孩子学习兴趣。  奖励和惩罚都在强化一种心理暗示:学习是被强迫的。潜台词就是:没人爱学习,只因为学习赋予了必须的生活条件,才不得不学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