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2今日阅读:86今日分享:14

民事诉讼庭前会议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在发生民事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如果案情比较简单,双方交换证据的程序会安排在庭审过程中。但如果碰到比较复杂的案件,争议内容相对不明确,证据材料比较多,就可能影响诉讼的效率。据此,在遇到复杂的案件时,法院通常会安排庭前会议,提前做好审理前的准备工作。那么,在民事诉讼中庭前会议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工具/原料
1

民事争议

2

庭前会议

3

诉讼

方法/步骤
1

整理诉求。庭前会议是在遇到案情复杂,双方争议观点不够明确等情况下由法院组织展开的,因此,一般法院会安排书记员重新整理双方的诉求和意见,以便进一步明确争议内容。

2

询问新情况。一般而言,双方当事人在庭审开始前都会对自己的证据和意见有所保留,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客观情况的变化所导致。因此,为了正式开庭时更加顺利,法院通常会在庭前会议上了解当事人是否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是否有反诉、第三人之诉等情况。

3

采取措施。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提出需要采取证据保全、鉴定、调查取证等要求,可能会影响法官的思路和庭审效率。因此为了减少该类情形,会在庭前会议上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该类请求,以便尽早安排。

4

交换证据。对于较复杂的案件,涉及的证据数量和种类会比较多,在庭审过程中安排双方举证质证时就会影响庭审时间。因此,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件,通常会在庭前会议中组织当事人之间交换证据。

5

归纳焦点。在庭前会议中,经过书记员和法官了解了当事人诉求和案件基本情况后,就会对案件的争议焦点有了整体的归纳和概括,有利于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准确判断。

6

调解与和解。如果经书记员和法官审查当事人情况后,发现当事人之间有调解或者和解的可能,可以尽早安排当事人进行调解或和解,便于案件的妥善解决。

注意事项

庭前会议中交换证据不同于庭审中的质证环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