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09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怎样灵活的将八纲六经三焦病机用于诊断疾病

通过八纲、六经、三焦以至病机的学习后,我们以为还应该学一学中医对证候的比类。中医诊断着重于辨证,但是单凭一个症状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几种类似的症状加以比较和区别。
方法/步骤
1

比如发热,有恶寒发热,有发热不恶寒,有往来寒热,有潮热,有骨蒸,有烦热,有白天发热,有夜间发热,有发热自汗,有发热无汗。

2

又如汗出,有自汗,有盗汗,有只有头部出汗,有手足心出汗,有汗出恶寒,有汗出味咸,有汗出不止。

3

分析这些症状的性质,就有表虚证、表实证、寒证、热证、阳证、阴证等,不加仔细分辨,无从作出诊断。证候是建立在症状之上,只有分析症状,才能定出证候。

4

徐灵胎曾说过:症之总称为病,一病必有转症,如太阳伤风是病,其恶风、身热、自汗、头痛是症,这些都是太阳病的本症,合之而成为太阳病。如果太阳病而又兼泄泻、不寐、心烦、胸闷,则又为太阳病的兼症。

5

又如疟疾是病,往来寒热、呕吐、口苦是症,合之成为疟,倘疟而兼头痛、胀满、咳逆、便闭,则又为疟的兼症;如果疟而又兼下痢一日数十次,则又不是兼症而是兼病,因为疟是一病,痢下又是一病,二病各有本症。

6

以此类推,不可胜举,病之与症,不可不求其端而分其绪云云。这说明了要认识一个病、一种症候,必须先把类似的症状辨清,并将每一个病和每一种症候的症状联系起来。有关这些方面的资料,可参考成无已所著《伤寒明理论》,他就伤寒症状进行了分辨,并,与六经辨证互相结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