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88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2012新人教版初中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第2节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物质熔化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三、学习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教材从固体熔化实验出发,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我确定学习重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由于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的应用,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我确定学习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四、 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通过小学自然的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学生对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及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相应实验器材(海波)、冰、蜡和水;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学生:全班同学按5-6人一组分好组,准备好课本和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五、 教学程序设计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欲望---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相互交流获得新知----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进行实验前向学生展示出自学提纲,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㈠、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请学生回答“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夏天冰棍从冰箱里拿出后不一会儿会变成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展示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让学生回答类似的显现还有哪些?从而引出新课。设计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关于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㈡、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第一个环节:设疑提出问题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吸热还是放热 ?第二个环节:自由猜想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意识,教师让学生结合问题和生活经经验自由猜想。第三个环节:教师指导设计实验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第四个环节:小组合作进行实验1.分工协作,职责分明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组织工作,帮助学生分好小组,6人一组,(报时、搅拌、读数、观察状态、记录、描点各一人),根据学生选择海波、冰和蜡做为药品的不同分组做熔化实验时。教师要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强调实验时要加强分工协作。学生只有分工明确,实验才有望成功。2.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每1分钟记录一次)。注意:当海波和萘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第五个环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完成图像。指明坐标轴上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完成海波、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加以投影演示海波和蜡熔化过程及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你的猜想是否正确?1.海波和蜡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海波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怎样变化?各阶段分别处于什么状态?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并展示本组答案。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熔点概念第六个环节: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矫正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投影一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对比数据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 熔点和凝固点及其关系,及晶体熔化和凝固各阶段的特点。教师在展示几种常见的晶体及非晶体。教师问:通过你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和上述结论相同吗?若不同?是哪不同?问题可能出在哪儿?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这样的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让他们体会到了未知世界探究的乐趣。同时突出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㈢、巩固反馈,知识迁移:出十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A、让学生对照熔点表讨论课本第84页“想想议议”黑龙江省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B、做课本第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和第4小题。  ㈣、总结: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结由学生自己来做: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明确本节课中采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了哪几个问题?作业设计:1. 做课本第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小题。2.课外实验:探究蜡烛凝固和冰的凝固特点板书设计4.2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固体→液体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如海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需要从外界吸热二、凝固:液体→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凝固放热六、教学反思: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熔化和凝固概念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教育。 2、本节内容虽不难,但学生学习中仍存在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固体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第二、晶体和非晶体除了熔化过程的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留有余味。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最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问题,创设物理情景,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