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28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如何快速了解分析申论材料

无论申论的考察设置了多少让人晕头转向的要求,无论申论的作答多么让我们苦不堪言,对于应考的我们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遵守游戏规则,追本溯源去理解申论考试的目的。  申论作为选拔公务员笔试的一种科目,自呱呱坠地之日起便最大程度的打上了行政的烙印。这种烙印实际上就是一种命题、作答的原则。  请记住:申论属于目的性考试,因此申论的材料是一种主旨、概括性阅读。只要把握了一些原则,就能掌握其本质规律,从而迎合命题要求,并一举获得高分。
方法/步骤
1

给定材料为哪般  从中政申论数十万用户的调查情况看,很多伙计对申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往往源于对材料的阅读。  少则几千字,多则近万字,但这些并不是拥有狗血情节的故事会,更不是集聚郎才女貌的美文、小说,所以对申论材料有抵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谁愿意整天对着毫无生气、一本正经到让人头晕目眩的“条条框框”啊?  赞又不是木头!  然而,对于选择了公考的我们而言,并无退路,要么壮士从此去,一往无前,要么当机立断,另寻芳草。  无论申论的考察设置了多少让人晕头转向的要求,无论申论的作答多么让我们苦不堪言,对于应考的我们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遵守游戏规则,追本溯源去理解申论考试的目的。

2

要有问题意识  行政,本质上就是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以解决问题为己任的申论,材料、题目都会围绕着问题来展开。  当然,这里的问题可以划分为抽象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两大类。

3

一,抽象性问题。  也叫主题性的问题--就是材料的主题。任何一套申论试题,都会紧扣一个核心主题来展开,如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所关注的是“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问题”,2013年所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做题时,首先应了解到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因为这决定着方向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那么,如何快速和准确的把握材料的主题呢?除了从材料中总结外,还有一个小秘诀,那就是结合题目进行分析,尤其是作文写作题往往都会给定“主题”。  如果,你能准确的把握材料的主题,那么我要恭喜你了,你已经入门了。当然,这还不够。  接下来,你必须清楚的是,材料所关注、涉及的内容无非就(我们前面有所涉及,记得吗?):  1,问题的表现形式;  2,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涵盖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  3,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所以,在实际的练习、考试过程中,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合理、顺畅的梳理出材料的核心内容,且命题无非就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要么是某一个方面,要么是某几个方面。

4

二,具体性问题。  是指主题性问题在材料中的表现形式,如2013年上半年湖南省考申论真题卷的主题问题是新时代工人发展问题,材料中所展现的新时代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环境不自由、缺少社会尊重等就是具体性问题(涵盖与被涵盖的关系哦)。  画个图呗:  大圈圈就是主题性问题,小圈圈就是具体性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题目要求)去阅读材料】。  任何申论的题目、题型,其命题、作答都必须立足给定的材料,所以说【申论作答的根本性方法就是挖掘材料,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决定着最终的得分(不是你基础不行,而是你的锄头挥的不够好)】。

5

从当前申论给定资料的形式看,有事例型材料、评论型材料和理论型材料三大类,我们举例简单了解一下即可。  事例型材料(举例子)  如:  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还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对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一种莫名的躁动。(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材料一节选)  评论型材料(表观点)  如:  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特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材料四节选)  理论型材料(说理论、政策)  如: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录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材料六节选)

注意事项

纵有字数万八千,紧扣问题莫思迁;材料题目细处寻,把握规律意自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