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59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跷脚牛肉火锅汤锅配方做法

跷脚牛肉火锅,咸鲜味型。特点:汤清见底,香浓四溢,牛肉牛杂耙软入味。此火锅据说是由四川省乐山市一位老中医发明而来,具有散寒止咳的药膳功能,是川味火锅中的滋补佳品。烹制法:炖、煮。
食材
1

牛骨 8斤

2

牛肉 5斤

3

牛杂 10斤

4

中草药 少许

方法/步骤
1

一碗跷脚牛肉,看上去很简单,连油花也少见,一尝,滋味浓厚。原来,要做成一味地道的跷脚牛肉,需要配备很多香料,比如白芷、桂皮、香草、茴香、砂仁、白蔻、丁香、甘松等二十几种(以前还有加罂粟壳的)。用这些香料和牛肉熬成底汤,自然鲜美无比。而所有牛杂,切成碎片,长宽均匀,不超过二指宽;不薄不厚,控制在二毫米左右。以这样的标准来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这道菜的品质——杂而不乱,清而不淡,嫩而不烂,脆而不梗。

2

传统跷脚牛肉,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把牛杂装在一只小竹篓里,放入滚烫的底汤里汆一下,然后倒入碗里,浇上牛肉汤,撒点芹菜或香菜,再蘸着干碟或汤碟吃;一是火锅吃法,把各种调料和牛杂煮成一锅,然后起出牛杂,蘸着干碟或汤碟吃。我吃到的跷脚牛肉,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更像是把牛杂放在一只大锅里烧煮,之后,只要有客人点,厨师当即舀出一碗应市。我不知道这样的跷脚牛肉可不可算是一种流派,还是被人故意简化了程序,以便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你不得不说,跷脚牛肉,有特点,好吃。所以,我们吃了一碗之后不过瘾,又叫了一碗。

3

一道普普通通的牛杂汤,怎么会和“跷脚”挂起钩来呢?我所知道的说法各种各样:一说从前就餐条件极其简陋,仅有一方桌而已。顾客一脚支地,一脚置于桌子横撑之上,作跷脚状,以求平衡;一是因为这道菜太好吃了,顾客情不自禁地把脚跷了起来;一是生意兴隆,很多人坐不到位子,干脆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捧着碗吃……反正,和任何生理上的残障没有关系。

4

就历史而言,跷脚牛肉发源于乐山苏稽镇。据说,清代光绪年间,古镇怀苏(即今苏稽)周郎中之母,用祖传秘方烹制牛肉、牛杂,味道绝佳,且有一定的散寒止咳、驱疾健身之效,哄传四方。  又传,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地老百姓贫病交加。有位精于医道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苏稽镇河边埋灶煮药,治病救人。一天,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扔到河里,觉得甚为可惜,就捡了回来,洗净,放到汤锅里与药同煮,哪知香味远播,既好吃,又治病,于是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由于来的人太多了,无座可坐,于是食客或站或蹲,或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着碗吃。后来,人们给这道美食起了个非常形象化的名字——跷脚牛肉。

5

跷脚牛肉汤锅已经由过去的汤锅形式发展为“全牛席”火锅形式,汤味愈加讲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传统汤味基础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佐料,渗入几十种中药熬制而成的精汤,更加科学营养;已形成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牛杂脆嫩、吃法多样的4大特色。它的散寒止咳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档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