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42今日阅读:60今日分享:41

服饰,打造你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人要表装,佛要金装。”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在现实社会中,得体美观的服饰能够为你成功打连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帮你叩开成功之门的“敲门砖”。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订《雅尔塔协定》。在一片绿色的军装和深色的西服中,斯大林那套白色的元帅服显得特别突出。走进会场,第一眼就会看见斯大林,因为他那身洁白耀眼的元帅服光彩照人,最先夺走了人们的视线。后来,每当人们拿起三国首脑签订协议的照片时,最先看到的还是斯大林。白色元帅服帮助了斯大林,使他成为会议上最引人注目角色。 当服饰与穿戴者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就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当女王乘坐的专机在北京机场缓缓降落之时,女王那秀丽端庄的面容顿时引起旁人的关注,温柔慈祥的笑意更引起了人们的啧喷称赞,最夺人之目的则是女王头戴的一顶明黄色帽子和一身明黄色的西装套裙,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无比耀眼、绚丽。 伊丽莎白二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访问时,一般不穿黄色服装。来到中国之前,女王的公关顾问特意为她选择了这套明黄色裙装。除了明黄色较为亮丽,将女王的肤色衬托得富有光彩之外,黄色还是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色,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的王室气象。 伊丽莎白二世这套黄色裙装,既将自己的气质、修养与情操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显示出她作为一国君主的尊严与高贵,还表现出她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友好姿态。这就是服装礼仪的最佳效果。 服装的搭配要遵循审美原则。世界时装界所公认的服装礼仪审美三准则,具体是指穿衣服要适应时间、地点和场合,即TPO原则。时间原则(T原则)时间原则是线型概念,泛指时代、季节、早晚等。①把握时代的主流,与时尚的节拍相吻合着装要体现出时代气息,同时还要把握分寸。既不能太超前、赶时髦,也不能步入后尘,与时代格格不入。择衣要与个人身份、年龄符合,这样能够使个人的气质风度得到很好的体现,给人一种美好协调的印象。②关注四季的变化.要根据季节的更替来选择不同的服装 理应讲求冬暖夏凉、春秋适宜。夏季的着装要以轻柔凉爽、简洁明快作为着装格调,选择的色彩与款式要给人一种轻快凉爽的感觉;拖沓繁琐、颜色浓重则是大忌。冬季的着装要以保暖、轻便为原则,避免穿衣过厚,给人一种臃肿不堪的感觉,以至于形体欠佳;还要避免为追求形体美观而着装太薄,以至于冻伤冻病。春秋两季,着装的自由度要相对大一些。轻巧灵便,薄厚适宜是着装的原则。③适应早晚变化和生活规律 早晨锻炼时宜穿运动装;白天学习、工作时着装要显得整洁、简洁,不能随意化;晚上的穿着则可以随便些,若出席重要的社交场合,譬如舞会、音乐会等,着装则要讲究一些。地点原则(P原则) 地点原则又叫环境原则,是面的概念,指因地制宜地着装,着装则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及风俗人情,在服装上显示出不同的格调与特色。 譬如:穿着西装革履走进金碧辉煌的高级酒店会产生一种入境双适宜的感觉;在静谧肃穆的办公室里,穿着一套睡衣,穿一双拖鞋,将会显得人境两不宜。若西装革履人农村茅舍,容易给人一种妄自尊大的感觉。 场合原则(O原则) 场合原则是一种线面兼容的概念,最能体现出服装的艺术效果。主要指服饰穿戴要与社交场合的气氛相互协调。在不同的社交场合,因为气氛情绪的不同,服饰穿戴也要有所不同。着装得体最主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及文明礼貌。 在办公室,着装讲究端庄大方。男士不能穿背心、短裤、拖鞋,女士不能穿太短、太露的服装。外出旅游着装更应轻便、简洁,高跟鞋、太宽松的服装是不合时宜的。喜庆场合穿戴可以艳丽、明亮一些:比较庄重严肃的庆典活动及悲伤场合,着装也要体现出端庄严肃。 佩饰也是现代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你内在形体的整体美展示出来,运用佩饰则是你的首选。用佩饰装点仪表也必须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和佩戴到巧妙渲染、展现高雅、追求情趣的效果。饰物的搭配要讲求个性与着装的相互协调。饰物与着装的巧妙配合,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缜密的整体,能够巧妙衬托仪原则。在社交场合要佩戴诸如帽子、墨镜、胸花、别针、手提包等类饰物,以达表,体现出自己丰富的个性。佩戴饰物不要讲求太多,在较为正式的交际场合,全身佩戴的饰物不得超出三件,使其起到“红花配绿叶”的作用,使人们的内在气质与品味得到很好地展示。佩戴饰物还要与服装的色彩、质地、款式相搭配,要将饰物看作是服装整体上的一个小环节,在风格与搭配上要和谐,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人靠农装,马靠鞍鞯。”与人交往,没有和谐得体的服装不能够顺利打开交际局面、在现交生活中,一个着装整洁、鲜亮明快的人才会备受欢迎。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