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1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浅谈中考之答卷技巧

浅谈中考之答卷技巧“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苦读,初三学生终于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面对中考,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一展自己的拳脚,可事实证明,中考并不是“敢拼就会赢”,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下面就数学这一科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做时间的主人。中考数学满分120分,时间也是120分钟,时间和分数比为1:1,可以这样理解,每道题的分值和所需时间是等量的。这只是理论预测,事实上,有些题目的分值和所需的时间并不等价,有的3分的填空题也许需要5分钟,有的5分的化简题也许只需要3分钟完成。解答题的分值一般在8—12分左右,所需时间也许会大于这个分数值。还有,如果按1:1的时间和分数关系去做题,明显漏掉了一个环节----检查。由此看来,考场上做时间的主人,至关重要,你来支配时间,而不是时间支配你。怎样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掌握考场主动权,像庖丁解牛一样,在120分钟里游刃有余,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一)浏览全卷,成竹在胸根据中考规定,开考前5分钟,开始分发试卷。考生拿到试卷后应迅速检查试卷的印刷质量,然后填写卷头(用时1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通览全卷,不要在具体题目上停留,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熟悉试卷题型2、关注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分值分布3、锁定第一轮答卷的对象(简单的、会做的)4、后面大题涉及哪些知识点,是否有把握。这一环节应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被后面的大题吓住,应做这样的心理调适:很庆幸,有些题目很简单,我会做,肯定能做对。至于后面的大题,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也许能做,或者做对其中的某一问。(二)分轮答卷,不恋战一般来说,120分钟应该这样分配:第一轮答卷40分钟,休息5分钟,第二轮答卷30分钟,休息5分钟,第三轮25分钟,最后留15分钟检查。第一轮答卷只做会做的,能做对的,牢牢把握“不恋战”这个原则。说通俗点:“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千万不要和试题较真,抓住一个问题不放,非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就大错特错了。曾记得06年毕业的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考场上花了十多分钟去解一个3分的选择题,结果做出来了,但时间不够用了,后面有几个5—6分的解答题只需2—3分钟就能完成,也只好“眼睁睁看他溜走”。最终能考优秀的他勉强考了70几分,想想看,孰轻孰重,是否划算?另外,这个环节还应把握一个原则:会做的必须做对。这就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沉着应战,不轻敌,不大意。第一轮答卷对于学习中上等学生来说,应该有40---50分落入囊中。第一轮结束,不要急着做第二轮,应该适当休息,整理一下思绪,开始锁定第二轮的解答对象。第二轮原则上还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为了抓紧时间,建议不要过多地关注已做过的题,应做这样的心理调适:已做过的题绝对是对的,要相信自己,切忌疑神疑鬼,举棋不定,排除干扰,专心做没做的题。这一轮还是应该把握“不恋战”的原则,对似恍似忽,拿不定,吃不准的题不妨先放下,做就做有把握的的题。第二轮的任务是将试卷分值锁定在70—80分。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相信经过两番车轮战,考生定会出现疲劳和焦虑,这时不妨将试卷暂放一边,活动活动手腕,做一做眼保健操,喝点水,伸伸腰,舒展舒展腿脚,5分钟后投入第三轮战斗。这一轮是非常艰巨的,也是得高分的关键环节,主攻对象是前两轮的遗留问题。需注意的是时间分布和分值对等问题,一般不宜在此环节再去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小分值的选择填空题,而应集中精力去冲击解答题中的硬骨头,能啃多少啃多少,绝不留空白。考试结束前15分钟,考点会发出广播提示。这时候应适当关注,不要一味地去解题。其实这是在提醒考生进入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检查。可不要小看这15分钟,有时候这15分钟产生的效益会大于15分,那么这个环节有哪些工作要做呢?1、检查卷头、答题卡是否填写完整、正确,特别是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要确保万无一失。2、选择题的答案是否都已涂到答题卡上,题号和答案是否一致,如果个别选择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这时候哪怕是瞎猜,也要选一个涂上,从概率的角度讲,有25%的胜算。3、检查解方程的题,该检验的是否检验。4、检查解答题,该做答的是否写了答语,以及单位是否和题目要求相符。5、以上任务完成后,可适当地再去看看没做完的题,还能不能有新的突破。二、放弃也是一种策略《士兵突击》中有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面对考卷,考生恨不得把每道题都做对,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考场上要学会放弃,相信放弃也是一种策略。面对陌生的题型,错综复杂的条件,一时找不到突破口,不妨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解答时,跳过去,暂时放弃,留在第三轮解答时研究,这样就为后面的解答赢得了时间,同时也有力的保存了体力,不至于为这几道题搅得你思绪乱如麻,心情烦躁,丧失战斗力。三、雕虫小技开考前有很长时间你会闲着,不妨抽点时间来做点准备工作:在草稿纸上默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坐标公式等一些你认为用得着的东西。开考前你的思路应该是清晰的,上述知识点应该历历在目,提前写下来备用,以免在考试过程中需要用时,一紧张,回忆不起来,或张冠李戴。虽然理科考试允许带计算器,但数学上,特殊角的化简求值题,结果要求保留根号,例如COS30°,特殊值是,而计算器提供的结果是0.8660254038,将这个近似值带入算出的结果是不得分的。四、见招拆招、对症下药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艺术。就写作而言,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不再拘于形式,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出来就是好作品。但对于初中生,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考场上,还不能抛开概念、定义、公式、知识点任意挥洒。在做数学题时,我一直提倡见招拆招、对症下药。拿到一道题,读一遍后应明白该题考察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然后选择对应的招数。例如(2008陕西中考第3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又如(2008陕西中考第18题)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就用全等的知识来应对,先回忆全等的判定有哪些?再结合本题条件,选择一个作答。以上是我就平常教学、测试及收集到的中考反馈信息,谈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中考考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效益,笑傲中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