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41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宝宝发烧的正确应对方法

目前处于夏秋交接之际,天气炎热,宝宝因为免疫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在室外温度和空调房间过渡时不适应诱发感冒发烧。多数都是发烧、流鼻涕、咳嗽,有的还伴有呕吐和轻度泻。 许多宝妈看到宝宝发烧就着急,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宝宝感冒发烧并不是坏事,长大不容易过敏,宝宝一发烧,宝妈就会下意识地找退烧药,把大人急得团团转。可实际上,体温高一点不一定是坏事。发烧定义: 发烧是指体温比标准体温(37摄氏度)高出至少1摄氏度。美国免疫学家琼斯博士认为,37摄氏度是平均口腔温度,稍微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体温随着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变化,随时会有小范围的波动。即便一切正常,体温在一天里也会有变化,晚上温度会比白天高一些。而儿童体温的波动比大人更快,这可能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有研究显示,婴儿如果在1周岁以内发过烧,长大后就不太会得过敏等疾病。同时,还有人认为,发烧就是身体在努力自愈,所以不妨随它去。发烧的积极意义 最近美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专家通过跟踪调查一组美国儿从出生到六七岁之间的健康状况,发现:1岁以前没发过烧的孩子,有50%会对灰尘或猫毛过敏;发过一次烧的小孩,过敏程度要轻一点;发烧过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小孩中,只有31.3%的人会得过敏。主持调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说:“这说明发烧也许能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过于清洁可能并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而早期感染则可能提高免疫力,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过敏。现代的小孩生活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失去了和细菌接触的机会,可能也因此错过了建立完全的免疫能力的机会,所以以后孩子很容易出现过敏和哮喘。发烧是一种自卫机制,身体通过提高体温创造了一种让细菌不易繁殖的内环境。不同原因引起的体温偏高不但能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代谢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应付感染。区分发烧的级别宝宝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烧时宝妈一定要没30分钟监测一次宝宝的体温。38.5℃以下物理降温 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泰诺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能不输液就不输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风热、内热外寒等不同的症候,强调要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这一点对小儿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 对儿童发烧,要时刻注意。如果有以下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烧超过37.9摄氏度;3到6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3摄氏度;6到12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9.4摄氏度;1到2岁的儿童持续发烧超过24或48小时;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体温超过39.4摄氏度或38摄氏度以上超过3天。另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脖子僵硬、呕吐或拉稀也很危险,应该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