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67今日阅读:117今日分享:28

企业如何用“互联网+”思维管理员工的离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面对核心员工的离职,企业如何顺应离职的这种新常态?离职管理该如何进行?企业管理需要变革,需要做好超前部署。在新时代下,与“互联网+”思维接轨,尽量留住核心员工,若留不住,就礼遇他们,让离职核心员工成为跨界的协作伙伴。
工具/原料

互联网+ 核心员工

方法/步骤
2

去边界——创设员工回流绿色通道兼容离职员工,需要调整人力资源系统。从招聘、培训到晋升发展,让离职员工沿着宽敞的绿色通道回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薪酬和职位可在原有基础上一如既往,保留工龄,保留职位及福利薪资。创设回流通道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安排离职员工正式面试。老同事的关系如何,属于哪个层次的人才,正式的面试至关重要。在宽容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意识到回流的严肃性与公正性。程序的公正性是员工回流的基础,也让组织找出之前的差错在哪里,以史为鉴。第二,了解离职员工回流原因。确认其是否真正认同组织现有的价值观,考虑其稳定性问题,以免旧习重演。员工回流有可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比较好。还有两种情况,的工资好,二是可以实现人生目标。如果员工回流的出发点是前者,那么恐怕难以回归,因为物质化的人,有一天还是会被市场化带走。了解员工回流动机是回流的前提。第三,询问离职员工回归期望。回归时是抱着怎么样的期待,未来能做什么,让员工清晰地描绘出回归后的计划和蓝图。如果员未来的发展中接受更多的挑战,为什么不让他们回流。目标管理是员工回流的保证。

3

柔性化——塑造和谐宽恕文化氛围心理框架理论(Psychological Frame theory)认为,等量的损失比收益对个体的影响更大。对于组织而言,情况亦是如此。失去一名好的员工,比得到一名好的员工更让组织无措。对于核心员工而言,每一段经历、每一段付出都蕴含着深深的价值体验,所谓“爱之切、恨之深”,并不代表员工对企业恨之入骨,只代表员工在曾经的经历中,有过不愉悦的体验,这种不愉悦可能因感受到不公平导致(心理禀赋理论)。对组织情感越深,曾经的体验越刻骨铭心,这种不公平感可能会为员工带来“怨恨”。因此,组织要深刻把握员工的这种情感诉求,失误,抛弃传统的漠视员工和敌对员工的做法,排除 “好马不吃回头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认知偏差,“人走不能茶凉”,战胜自我。正如东汉末年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企业需要此种开阔的心胸、包容的精神,尊重人性,塑造宽恕的文化氛围。唯有超前布局,才能决胜千里。在“互联网+”时代,核心员工离职已成为资源优化的新常态,企业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用事业和发展留住核心员工。即使留不住核心员工,也应用发展的心态礼遇之,通过建立人才(及其附着的技术)动态跟踪系统,密切关注其发展,将他们纳入本企业跨界的“战略协作伙伴”或无边界的“战略性协作资产”,使得离职管理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资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