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03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上》第十二章: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译文: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老百姓就无法治理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取得朋友的信任,假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让父母高兴是有办法的,首先要诚心诚意,如果反躬自问而心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是从来没有的。不诚心,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扩展资料:《孟子》经典名言赏析:一、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释义:这句话意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大家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诸如孔孟这样的圣人,释迦牟尼佛这样的觉悟者,都从来没有嘲笑过任何人,作为一介凡夫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呢?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释义:爱护自己的老人和孩子,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对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却觉得无关痛痒;圣人推己及人,把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道,这就是圣人和凡夫的区别。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释义:快乐有两种:自己偷着乐;与大家分享快乐。这两种快乐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快乐呢?答案很明显,自己独乐,是有局限的,是狭隘的,短暂快乐过后就是空虚;与人分享快乐则是无限的,那种快乐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无限传播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四、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释义:这句话应用比较多,意思比较简单,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对方打断你的谈话,或者岔开话题,你要知趣,不要接着再讲了,因为人家已经听不进去了,多说无益。五、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释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古今多少圣贤谆谆教诲,这个道理不知讲了多少遍,奈何世人就是不听,不信,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释义:再好的条件,都赶不上人心所向。所以,做人要以德为本,以人为本,其他名利、地位、财富等等,都是次要的,不要太执着。七、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释义:自己行为不端,却教导别人正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孔子,为何他们能成为万世敬仰的圣人,就是因为他们自己首先做到了,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这样的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影响别人,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八、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释义:做学问要懂得通权达变,就怕学成书呆子,死板硬套,教条主义。如果嫂子落水了,你还抱着“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条,不肯援之以手,那真的是学傻了。九、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释义:这是古人的交友原则,古人交朋友,交的是他的道德,不可以有其他目的。反过来说,有其他目的的交友,那就不叫交友了,那叫交换。按这条原则,大家看看身边到底有多少朋友?十、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释义:这句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一样的,都有成圣成贤的潜能,只是因为我们的贪婪、欲望、烦恼、执着、愚痴等等,阻碍了我们的成圣成贤之路。参考资料来源:-孟子参考资料来源:-孟子·离娄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