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78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如何写网络小说:[9]如何塑造主人公

“结构即人物”,故事或者戏剧系统里有这样一个定论,在说人物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楚留香、郭靖、黄蓉,可是以上并非人物,只是角色。因为,人物是个泛指,用于叙事当中,指的是活动于故事里的每一个人。  现在说正题,“结构即人物”,任何一个叙事文本支撑其结构的,就是各阶段、各立场、各时间段和地理的代表人物,形成集群,其实也是整个故事结构的一个表征和内在框架,重申这点,是为了矫正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的一些说法。  那么人物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使用和塑造人物来支撑一本小说,先定义:  第一:人物——人际关系。  第二:人物——人设。  第三:人物——角色。
方法/步骤
1

这就要一层层地讲开,上面说的结构即人物,实际上指的是人际关系,一部叙事文体,以小说和影视动漫为例,故事正是由我方、友方、中立方、对立方构成,而以上我、友、中立、对立就是彼此的关系,也就是人物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故事,彼此带动故事的各部分材料。  通俗一点举个狭义的例子,狭义的人际关系,就是“我”身边的人际,包括我上司,老板,如果我是店小二,可能还有风骚老板娘或者棺材板表情的老板。别小看这个狭义的人际关系,比如以下一些例子,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斗破苍穹》这本书开头就是主角和家族兄弟姐妹兼同学的那点猫腻,冲突,这冲突是建立在人际上面的,体现了人际关系与主角的处境(命运),乍一看,好像很寻常,但是,我有个问题,小说开篇怎么样才算好?  迎面出故事冲击?悬念迭起?又或者是三行出主角本章金手指,这些都不是,这些搞的再好,无非是突出奇遇、逆境、金手指所唾手可得的一切,关乎我们的所有人,从而赢得代入感,这个代入感却未必适合所有人,有人就不喜欢金手指,也有人讨厌千篇一律的废材流,或者天才流,总之,你怎么做,都可能只是取悦一部分人,或者书荒无奈选择你的读者。

2

唯独万用皆准的,就是进入人际关系,读者也身处家庭、社会、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当人际关系清晰及主角处境显露的时候,读者自然而然会在人际立场当中,选择主角。同时,人际关系天然的是一个代入的平台。  开篇你讲述练功体系,或者大陆分为多少国,那些对于读者,如果生动新颖,固然迅速代入,反之是隔靴挠痒,虚构的世界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何况同质化已经泛滥,与其大陆和境界如何,不如迅速介入人际,哪怕是一个店小二,展开也只是店老板,伙计,这个小人际里依然能迅速让读者找到主角,代入其中。这比跑大陆板块要实际得多。  土豆-番茄-三少等一批大神,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家庭,贯穿全文,而在玄幻文里面,家庭是剧情必须的吗?显然不是,应该说类型化是排斥家庭的,但是以侦探小说为典型的类型化文学,有几部是让人记得故事的呢?是故事而非桥段。  金庸所有小说里,家庭都存在,武侠也是类型小说,金庸之外写家庭的武侠作家不多,很大的区别就产生了:古龙、温瑞安等等写了什么故事呢?我想很多人是模糊的,人物记得,桥段有印象,故事呢则很难说出来。  金庸在武侠里写家庭,写结义兄弟,写师兄妹,等等,其小说是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架构的故事,在这种有人际,有人际标签的身份里,过去我们可以调侃《射雕》是吊丝逆袭白富美,现在则说白富美傍上钻石级土豪;小宝是超吊丝逆袭王朝;张无忌是富二代为女人闹江湖,又为女人尽失雄性。

3

诸如此类的解构,说明金庸人际架设有多么宽广的辐射,可以解读出故事。而古龙呢,大多数作品解读不出一个核心的故事。  今古传奇为代表的武侠集体,尤其小锻,小说当中是缺乏家庭的影子的,人际关系流于立场和势力对抗,缺乏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的人际为基础的世界,不仅代入差,同时,故事是什么呢?构思。突出的是构思,而非故事感。  新武侠和金庸,金庸和多数武侠同仁的区别就在这了。  这又恰好造成了故事感分量的区别。

注意事项

结论就是:人际关系是故事的核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