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76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41

如何治疗拖延症?

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我也深受拖延症其害,苦无应对。为了解决拖延症,我开始苦苦搜寻治疗办法,既有海外仙方,也有僻壤土方,且不断尝试改善的方法。最后,长达54页的全英文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突然发现我对拖延症和治疗拖延症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十招应该可以解救你的重度拖延症。
工具/原料
1

定时装置

2

进度安排表

3

信心、勇气、坚持

方法/步骤
1

l  正视拖延正视拖延是治疗拖延的基础。拖延是一种习惯,习惯是经由心理“习得”的结果,所以我们仍然要从它的源头解读和解决。拖延症,作为一种自我调节失败,多指行为人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情境下,仍把计划落实推迟的行为,严重者往往会出现自责情绪和自我贬低,甚至焦虑和抑郁。从环境来看,拖延者的拖延行为,往往与时间压力和放松诱惑有关。而从个体来看,对任务难度的认知理解、对奖惩时限的恐惧程度、对任务喜厌的情感程度等,都会影响到个体拖延症。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可见,拖延症具有普遍性。个体既没有必要为此过于担心,也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办法解脱,否则对个人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伤害。

2

l  认知改变拖延症的两大诱因,一是畏惧任务,二是懒惰成习。畏惧任务,可能涉及任务与自身能力匹配程度的问题,如果感到自己难易承担此任务,就会有一定拖延,来暂时逃避自我认知失落。从心理学论,如果个体认为回避失败动机高于追求成功动机时,个体将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败;而懒惰成习,则是第一种原因长期积累,不断回避任务并从中得到快感后,经过习得而来的一种刻意行为。请注意,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刻意行为:不管是有意识的拖延,还是潜意识的遗忘。认知改变情感。作为情感的恐惧,是可以靠认知改变而改变的。只要我们正视拖延、正确理解拖延,我们就具有了一定的实施解脱重度拖延症的心理基础,恢复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也就指日可待。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自行阅读关于拖延症的相关研究,加深对拖延症的了解,知道拖延症解脱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降低我们对拖延症的焦虑水平,而焦虑水平降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实施解脱计划。

3

l  改变环境不知道大学生朋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前一天晚上,赌咒发誓要吃一个成就美满人生早餐。第二天,第三轮起床闹铃响起,你仍然无心无力起床。翻个身继续睡,恍惚之中也没有把闹铃取消,还寄托十分钟后第四次闹铃可以把你从温柔乡中叫起。上午十点,你终于起床了,早餐是赶不上了,又没课,不如等一会去吃午餐吧!打开电脑,一个游戏宣传广告从电脑右下角闪出,好奇心让你顺利试玩到正午。哎,午餐订外卖吧?很多人都是这样拖延掉一个个美丽的清晨和高效的上午。不过回想,胡适尚且不能免于拖延(我们又给了自己一个绝佳的理由)。那么如何从环境入手改变呢?我的建议是:关掉手机、网络和陌陌,远离沙发,寻找自律环境。也许这样过于残忍。一个没有WIFI的世界还叫世界吗?!是的,是有点残忍。但是,如果能够走出温馨宿舍,走进人人发奋的图书馆,你看看是不是一个下午可以读两本书,笔者曾经试验过,自我效能感爆棚!甚至成为给学生讲课时候炫耀的社交货币光圈。从之,一个相对自律的环境更能激发人自律的意识。其实,这还产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收费自习室。在高校或者居民区附近,租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所有的装修和设备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学习场所,这就是自律环境。

4

l  任务分类环境改变之后,就可以考虑把事情分为轻、重、缓、急四种。要把那些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排在重要优先级。把非紧急非重要的事情排在最次优先级。把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列,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迫使你思考每件事情的价值。而我们都知道,价值导向远比结果导向更重要。正是在一次次轻、重、缓、急的排序中,我们开始关注任务的重要程度。其实,在这四种分类中,我们还有一个分类的维度,那就是“任务难度”。难度在前文所述的“正视拖延”、“认知改变”中,已经 有所涉及。在这里,我们把难度这一维度单独列出来,是想更加凸显其重要性。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如果要想降低任务难度,就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入手。比如,重新设计任务、邀请他人帮忙、提升自己能力等。

5

l  简列清单一个简明扼要的小清单是必要的。任务确定后,就可以把任务制作成任务清单,这一步骤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赘述。只是提醒一点:清单务必明确时间完成节点、预期成果、逾期惩罚等,这样的清单会更加有紧迫感和压力感。清单制作方面,可以用OFFICE Word中的表格,稍加改造就可以清爽运用。

6

l  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可以降低任务难度。把清单上的目标任务罗列后,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任务分解。每一目标任务都可以分解成次一级的小目标。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撰写一篇论文,那么撰写论文大致包含的模块,诸如前期调研、开题设计、文献查阅、提纲草拟等等,都需要建立一个二级目标。困难的事情分开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就是建立自信的基本方法,也是成为大咖的基本方法。总想贪多求快,恐怕并无裨益,反而弄的自己心烦气燥,自我效能降低。

7

l  时间效率人的大脑机制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是有区别的。人在一天中有四个效率高潮:一是清早起床后;二是上午8点到10点;三是下午6点到8点;四是入睡前1小时。在第一个高潮中,起床后血压升高,心跳也比睡时加快,会感神清气爽。在第二个高潮中,心脏加油工作,精神活力提高,大脑因此获得充足氧气,成为一天中精力最集中时间。在第三个记忆高潮中,血压增高,情绪不稳,容易因小事而引起口角,应尽量控制,但这时反应异常迅速,是效率时间。第四个高潮里,是入睡前1小时,这时血液白血球增加,体温下降,但神经活动正常,记忆力也明显增强。根据这样的大脑机制,我们可以乘势“利用自己”。在高效的时间做高效的事情。比如,前面我们已经把目标任务细分,那些紧急重要而有比较难的事情可以放在精力充沛、效率较高的时间处理,想必会增加你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自信和效能感。

8

l  模式选择摆脱拖延症三大模式是抱团模式、尾随模式、独处模式。抱团模式也可以称为互相监督模式。其实,名为互相监督,也就是互相比较获取动力和支持而已。自人类诞生,抱团模式就开启了,从集团作战中获取胆识、勇气和毅力。而尾随模式,则是一种榜样力量无穷模式,通过尾随学霸,暗自较劲和自我激励,来获取摆脱拖延的动力。以上这两种都属于外部刺激型。第三种是独处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启需要强大的身心支撑。不甘寂寞的人总是害怕孤独,孤独感带来的信息孤岛会加剧不安全感。摆脱拖延却可以尝试独处模式,因为有些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神注太空,专心致志的做事,这个时候往往效率也比较高。无论是互相监督的抱团模式,还是暗自较劲的尾随模式,抑或山高孤冷的独处模式,都仅仅是一种摆脱拖延的方式,选择哪一种方式,需要根据自己情况细加区别。

9

l  提供奖励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把目标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和任务,完成一个小目标或者任务,就可以对自己稍加奖励。但是谨记,这个奖励的手段不能被滥用,而且应该严格控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理论,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生理基础可能是多巴胺,而拖延症也和我们体内含量多巴胺有关。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主要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从作用上看,多巴胺关系情欲和感觉等,主要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除了负责“快乐”按钮,多巴胺还起激励作用,激励积极采取行动,并在实现目标后,通过某种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增强个人的愉悦感。拖延拖拉、自我怀疑和热情不高等,均与多巴胺含量低有关。提高多巴胺分泌水平的一个方法,就是奖励控制。比如,在完成读书一本的目标后,奖励自己一场电影,抑或一顿美餐。来,不如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做个行为实验吧!

10

l  关联爱好关联爱好,也即面对一个你不愿意处理的棘手事情时候,可以把这件事情或事务关联其他你爱好的东西。这样可以降低你对于所厌恶的事情或者事务厌恶程度,从而有利于改善拖延。比如,笔者以前曾定下每天1000字的写作目标。但是,总是给自己以各种无法推辞的理由拖延。现在,我把写作的事情和运营读书会结合,用读书会需要我经常推出新文章来督促自己,给自己以压力感、使命感、成就感。现在我不但不拖延,还能坚持每天七点起床写文章。而且我总是在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思路、材料等准备好,然后充满期待的睡觉。关联爱好,本质上是利用多巴胺杠杆提升你的快乐水平,从而改善对厌恶任务的厌恶水平。我感觉这是我用的最爽的一招。最后,现在着手。是的,现在就着手你应该做的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开启你摆脱拖延重症的小目标!

11

笔者会常把其他相关文章也发在 商战谍侦局 平台中(可搜索 cea2017),希望进一步探讨,欢迎联系我!

注意事项
1

重在坚持!

2

控制奖励!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