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01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认识“精”、“气”、“血”、“津”、“液”

人体只有当阴阳平衡了,身体各个器官才能相安无事,和平相处,不闹矛盾。《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那么,人体当中阴阳的动态平衡怎么来具体理解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精、气、血、津、液”这五个常用术语。气是功能性的,属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不代表气不存在,就如同空气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一刻也不能缺失。而精、血、津、液则是物质性的,血和津液又来源于精,我们常把它统称为阴精。这就好比国际银行中的黄金储备就是人体的精,而血是国际通用货币美元,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用货币,比如人民币、法郎、韩元,所以津液相当于各国货币。各国之间的货币可以随时根据汇率兑换,但都要由黄金储备量所决定。所以“阴”就如同黄金一样重要,虽然黄金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黄金是万万不能的。再比如我们常谈到的人之三宝——精、气、神,打个形象的比喻,精就是电源,气就是电线,神就是灯泡,只有电源充足,电线导电正常,灯泡才能亮。如果没有电源(精),或者没有电线(气),就好比人体经络出了问题,灯泡(神)不会亮,也就是没神、失神。假如你没吃饭,就等于没电源,人就会无精打采,就不会有好面色;若经络不通,就等于导线出了问题。中医望诊望的就是神,就是通过观察你这盏灯泡亮不亮,从而推断是电源(精)还是导线(经络)出了问题,这就是中医的诊病思路,也就是中医“黑匣子”理论。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积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海洋。相对人体来说,血液只占人体体重的8%左右,而占人体总体重的60%是“津液”,中医学的“津液”相当于西医学的体液,体液是人体内除血液外的一切液体及代谢物的总称,包括组织间液(占体重15%)、细胞内液(占体重40%),血浆(占体重5%),唾液、胃液、泪液、汗、鼻涕、尿液、关节滑液等,这就如同地球上除了海洋之外,还有江河湖泊。因此,人体当中除了血液之外,还有大部分的津液。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皮毛、肌肉,滋润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及滑利关节等。∣津液本是同根生,清稀稠浓各不同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并称津液。津和液,在性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上也存在着伤津和伤阴之分。中医认为:“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内则充盈血脉,润泽脏腑,外则达于皮毛和孔窍,易于耗散,也易于补充。如炎夏而多汗,或因高热而口渴引饮;气候干燥季节,常见口、鼻、皮肤干燥;大吐、大泻、多尿时所出现的目陷,甚则转筋等,均属于以伤津为主的临床表现。“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是以濡养脏腑,充养骨髓、脑髓、脊髓,滑利关节为主,一般不易损耗,一旦亏损则亦不易迅速补充。如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所见到的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引饮,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等,均属于以伤液为主的临床表现。总之,中医将存在于气血之中,散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物质称为“津”。中医将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我们可以拿国内水资源地域分布的特点来形容津液的作用。我国自古南涝北旱,江河湖泊的分布南北不均衡,为了让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后来才有了“南水北调”工程。其实,自古以来水利都是国家的重要工程,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都是为了调整水的分配。人体也是如此,只有当血和津液充足,并且均衡地分配到各个脏腑、四肢百骸、口腔、肠道、关节以及毛发、皮肤等身体各个部位的时候,人体才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容光焕发的状态。当我们身体器官需要津液的地方发生供应匮乏,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红润的肌肤会干燥暗淡,乌黑的秀发会干枯脱落,柔展的筋骨会僵硬迟缓,明亮的双眸会干涩暗沉,迷人的红唇会干裂起皮,甜美的嗓音会沙哑低沉,勤劳的肠道会偷懒罢工,饱满的指甲会干瘪枯萎,温柔的性情会急躁不安等许多问题。若是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徒劳地在外表上下工夫,到头来只能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无论阴虚阳虚,最先开始的都是气虚老中医说:十个女人九个虚(阴虚),还有一个不清晰(不确定)。可见阴虚的普遍性,而养阴绝不是把补血的当归、红枣、枸杞和滋阴的银耳、麦冬、燕窝等通过蒸、煮、炖、熬的方式做好后,吃到胃里就大功告成。养阴是女人一辈子的功课,万万不能简单处之、操之过急。因为即使是典型的虚证,也有个寒来暑往、由轻到重、量变到质变的先后顺序。用西医的话说,就是功能性问题发展到器质性的病变。中医学认为最轻微的失衡往往首先是气虚,此时若不注意,就会慢慢发展成阴虚或者阳虚。所以,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必定都包含着气虚。我们用下面这两个等式来解释一下:阳虚=气虚+阳少了,阴虚=气虚+阴少了。再通俗点讲,气虚相当于亚健康的最早阶段,表现为体力透支,气短乏力,倦怠懒言。但若此时麻痹大意,毫无觉醒,就会渐渐出现手脚变凉等阳虚问题,或出现脸色苍白、晦暗、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分叉、腰膝酸软、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心烦易怒、性情急躁、情绪易波动、失眠多梦等阴虚表现。如果把身体当成一辆汽车,那么汽油就是血,水箱里的水和发动机的润滑油就是津液,发动机点火就是阳。若我们身体气虚,只是相当于车速慢些,但还能凑合着开,但是,没有汽油、水和润滑油的汽车怎么行驶呢?阴虚的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黄帝内经》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意思是阴阳犹如夫妻,只有两人明确分工,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建设美好而幸福的家庭。若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导致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导致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虚及阳”最终都可以导致“阴阳两虚”。当然,阴虚或阳虚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女性,我们同样强调阴阳平衡,但由于女性独特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往往更容易造成阴虚的情况。所以,女人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伤阴,本身就是养阴的最好方法。许多女孩子都喜欢追求自然美,而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然美?“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虢国夫人是杨贵妃三姐的封号。本诗的大致意思是: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大清早就骑马进入了宫门。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这首诗一出来,估计这虢国夫人就成了无数女人的“公敌”,多少女人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美丽,可她倒好,嫌弃脂粉浓重,不施粉黛了。其实,化妆能够掩盖岁月的沧桑,却改变不了自然的容光;染发能够掩盖自身的衰老,却抵挡不住机体的凋亡。“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永远是对女人美丽的最高评价。拥有自然美的人,懂得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会徒劳地与自然相抵抗,而是会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平时不做熬夜鸟,饮食不做麻辣女,冬天不做冷美人,否则你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违背自然规律,等你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的时候,就要用疾病的痛苦去为青春买单。若要想拥有美貌的容颜、傲人的身材、健康的身体、由内而外的饱满精神与气质,就请记住血的“实力”和津液的“魅力”。∣女人养颜先养阴“血”是我们体内流动着的充满养分的红色液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氧和各种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元素。血对于女性意味非凡,女人的一生,从月经初潮到孕育胎产乳,无时无刻不与血打着交道。女人与血,血与女人,就好像鱼和水一样,互不可缺。中医自古就有“精血同源”、“血乳同源”的说法,女性孕育生命的卵子、哺育婴儿的乳汁都来源于血,可见血的重要性。女人身体的血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经带胎产的正常与否,一旦血虚,疾病就会侵袭我们的身体,让我们防不胜防。可遗憾的是,生活中伤血、耗血的行为举不胜举。比如很多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我们的血和津液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吃进去的东西,中医称为水谷精微,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身体需要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补养身体。节食的时候,身体没有补养,就会导致血虚。所以,节食的姑娘往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甚至闭经。因此,如何养血是女人呵护自己的首要任务,更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有人在形容女人对美的追求时,甚至说“美是女人的生命,你可以要了她的生命,但不能剥夺她爱美的权利”。确实,每个女人都想成为清新脱俗、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女人在爱美的路上下足了工夫,掏尽了金钱,从化妆品到整形手术,真枪实刀,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也要让自己漂亮、美丽。但是,这样真的实现了美丽的梦想吗?谁都知道,这只是如昙花一现,获取短暂的美丽而已,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好像一盆鲜艳的花朵和一盆塑料花一样,前者由内而外透露出来光泽和生机,后者永远都望尘莫及。养颜也是这样,要由内养起。要想自己变得漂亮,首先要学会保护和补养自己的津液。津液是流动的,可以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与脉管中的血液一起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水属于津液的一部分,那么水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看看“活”字就知道了:活=氵+舌“活”字是“水”字旁加上一个“舌”字。在口腔的舌下有一对重要的穴位“金津”、“玉液”,用“金玉”来形容水,足见津液对于人体的珍贵。简单地理解,人若想健康地活着,就离不开水。每一个女人都想要自己的脸蛋粉扑扑、肌肤滑嫩嫩、嘴唇水润润,这些都离不开津液的濡润。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漂亮的女人,延缓衰老,永葆青春,那么养护津液、补充水分就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血和津液不仅是女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女性朋友维持生理特性与健康美丽的前提。——李智《女人养颜先养阴》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