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04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如何自学切脉

切脉是诊断手段,具有浓烈的验证意义,医圣张仲景将其排在“望闻问切”之末,可见并不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切脉仅仅是望诊、闻诊、问诊的一种补充,诊断更在于“望闻问”,而不在切脉,“脉证相符”的要求就有力说明了切脉更在于验证,是对前三种诊断结果的自我验证,传统医学诊断的主要方法是望诊,其次就是闻诊,问和切重在验证。 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只有精准把控验证,才能做出精准判断。比如,医者看见走进诊所的患者身体消瘦,又听见说话声音无力,坐在面前时看见鼻根青筋暴露,嘴唇失去红润感,就要做出肠胃虚寒,消化吸收不好,以至于寸脉涩、尺脉弦的判断,就要一步步去验证,将自我判断和自我验证结合起来,是锁定疾病部位的基本方法,也是自学切脉的基本观念。 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切脉经历成千上万年发展,有些书划分很细致,让人看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看切脉的书要看经典,看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足够了,否则就会被近似旁门左道的记载,搞得自学者头昏眼花无处着手,更不要说自学。 自学切脉就是为了治病,能准确把控疾病就够了,不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脉法篇也就提及了十种脉象,分为阴阳两类,其它篇幅触及了促脉、代脉等,没有有些书说的那么玄乎。 自学切脉,关键在于善于动手,只要遇见愿意让你把把脉的人,就去抓抓脉,过后又与书中的症状对应起来,就算不错了。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炙甘草汤症,就提及代脉与大便颗粒状的关系,自学切脉你能做到脉证相符就好。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