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38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27

松石狂人解读绿松石的沁胶、灌胶及过蜡

绿松石为矿物学上的名称,“松石”是绿松石的工艺名称,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的基性磷酸盐,化学成分为CuAe6[po4]4[OH]8·5H2O。  是一种表生条件下由含铜水溶液与含氧化铝矿物(长石等)及含磷矿物(磷灰石)的岩石作用后,在裂隙中沉淀而成的矿物。绿松石与和田玉一样,是深受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贵玉石,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之一(和田玉、绿松石、独山玉、岫岩玉)。以中国湖北郧县云盖寺(著名的古矿)出产的为最佳,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绿松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新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信息时代,几乎每一种矿产、宝玉石的发现和利用,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工具/原料
1

沁胶

2

灌胶

3

过蜡

方法/步骤
1

沁胶也叫蘸胶,业内人士也叫它“固化处理”。就是把石料或半成品放在“胶”里浸泡数小时甚至几天。是绿松石加工的传统工艺,也就是说在绿松石从1980年代慢慢复兴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一种工艺,其作用是对松石结构进行加固,主要是指有绺的连接处,天然出产的松石80-90%密度并不很高,而绺(我们说的铁线)又分为当地人所说的“软绺”、“黄泥绺”等多种,很容易从有绺的连接处散开,即使是“净面的”(没有或只有少量很细的铁线),绝大多数毛石头的质地也不足以承受去皮过程中的破坏,很容易崩裂,有一些甚至用指甲一扣就掉了。所以,在传统的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出品率,必须在进行最初的加工前就先沁胶1、跟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多是用天然树脂沁胶,而现在多是用透明的人造树脂了2、大多数人沁胶用的是透明树脂,所以这一过程不会改变石料的原色,但会原色加深3、沁胶后的松石密度和硬度都被优化了,有些原本密度达不到的原料,出品后也可以划玻璃了,但比较勉强,而且通常玻璃表面会留下一点胶痕,用手可以擦掉,玻璃表面的划痕比较细,比较浅,松石表面也会留下一点痕迹4、沁胶后的松石燃烧起来异味较小,类似松香5、最关键的一点,沁胶的原料至少还是真正的绿松石,只是品级可能差一点。我们姑且称之会美容吧。

2

灌胶,平时我们管它叫注胶,就是通过高温高压,把“胶”充压进原料里。这是近二十年前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工艺,所用的胶也就是类似制造吉尔森绿松石的材料(人造绿松石),高温融化后把泡松(白色,可以当粉笔用的绿松石)和内蒙的所谓白松石(实际上跟绿松石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学名叫菱镁矿)放进去,通过高温高压加工使其程现出,所以这个工艺基本上完全属于造假了1、灌胶用的胶是有颜色的,所以出品的颜色完全是假的2、灌胶制品看起来颜色均匀一致,特别是一大堆放在一起的时候更明显,但它也有铁线,甚至有一些成品上也有黄色、绿色等颜色变化,这是因为用来做原料本身也有一些线隙,而且有些泡松本向可能含有一些黄色或含铁物质,因此出品后还有色彩变化,这种最难区别;3、灌胶后的成品划不动玻璃,只会在琉璃上留下胶痕,一擦就没4、灌胶制品燃烧起来有难闻刺鼻气味,对人危害很大5、我们可以形象的说,用泡松灌胶叫“整容”,而用内蒙白松灌胶那简直是“变性”了。

3

过蜡就是煮蜡,也是跟沁胶一样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加工工艺。先辈们都是用川蜡(川蜡又称虫蜡,属于生物蜡,是白蜡虫分泌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枝上的蜡质。),把已经抛过光的松石成品,放进融化的蜡水中浸泡。不过现在,虽有部分加工者还沿习传统,但有些却用更廉价的广东蜡(化学制品)进行加工1、因为要保持蜡水不凝固,因此要持续加温,但一般来说温度并不足以达到改变松石颜色的程度,但会使其颜色略有加深2、过了蜡的松石在盘玩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出现一些颜色变化的,但因为其毛孔不畅,所以需要更久的时间3、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成品的光润感,特别是铁线处的,使其呈献宝石光泽,所以这一步应该算是给松石“化妆”吧4、据说用开水煮可以让蜡再次析出,但这样一过高温对松石的颜色、基质都会有影响,所以不推荐在十堰,可以说找不到任何“纯天然”的松石,最起码都是经过了美容和化妆的,整容产品也不计其数,而且价位还都不低,即使是整容产品都敢卖3.5元/克。先来看一下传说中的透明绿松石到底长啥样这种绿松石的专业分类叫“单晶绿松石”,仅产于美国弗吉尼亚

注意事项
1

1、 色:正常情况下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颜色都比较淡,在没有湿水的情况下都只呈献出浅绿、浅蓝色,感觉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绿和蓝只会出现在细瓷胎型中,高绿、高蓝都只会出现在瓷釉型中;

2

2、 粘: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过胶的,无法划动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时会粘手。就像冬天用舌头舔冰块的那种“粘”一样,只是不凉而已。这是密度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时造成的感觉;不过密度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绝对没有这种觉得的;

3

3、 湿: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没有经过优化,那么在过水试验中的反应就会非常快且非常明显:也就是说颜色浅浅的绿或蓝只蘸水几秒钟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水线,入水部分的颜色会加深很多。所以,这类松石可能只需要盘玩数月就会出现很明显的色泽变化,但同时也要注意盘玩时手要洗干净,因为脏东西也更容易盘进去;细瓷胎型在水里泡上十几钟也会出现颜色变深的现象,但不那么明显,而瓷釉型的松石就更难了,因此这一点决定了,这两种密度的松石盘玩起来可能在色泽的变化或是包浆效果上都没那么有成就感了;

4

4、 刻:如果松石质地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那么可以轻松的划动玻璃,而且留下较明显的刻痕,松石本身也不会受伤。这是怎么分辨抛光得像瓷器一样的松石是否沁过胶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是因为沁过胶而颜色深,光泽好的松石,划玻璃的时候划痕迹还是比较浅的,而且有残留;如果颜色只到很浅的绿很浅的蓝,但却可以划动玻璃,并且有残留的话,几乎可以确定是沁过胶的货了

5

5、 刮:这一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你手中的松石呈现瓷釉光泽的,并且如果是纯天然的,那么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要想刮点东西下来很难,而且刮下来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头的松石呈现出瓷釉光泽,但不是纯天然,那么小刀不仅能刮下东西,而且很可能还会打卷……

6

6、 烧:结合第五种方法,把刮下来的东西烧一下试试,纯天然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味道了,最多也就是点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纯天然的就会闻到松香味,严重的还有烧塑料的臭味或者鼻味;

7

7、 价: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秦古的货在出手的时候都差不多是5元/克的价,而且现在因为封矿大多数手里有石头的人家还不太愿意出,跟卖房子的捂盘惜售是一样的心态吧。就按5000元/公斤来算,其中细瓷胎级到瓷釉级的货能挑出10%,就合到什么价位了?这样的料子在不优化(沁胶)的情况下再做成成品,而如果是做随形还好,可能还能有50-60%的出品率,做各种定制形状的恐怕就只有个20-30%了吧,这又合到什么价位?再说雕件,别说细瓷胎和瓷釉两级,就连石膏型和类陶型想要挑出能做雕件的料都很难,因为要求要净面无铁线的,对块度大小、形状还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现在即使是石膏型和类陶型雕出来的成品每克都要3位数了;至于细瓷胎和瓷釉级的,材料难求必然导致大师执刀,两方面的成本一加起来,每克的价格都要上大3位数了。所以选择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十元一克的、有玻璃光泽的珠子或雕件是纯天然的,你相信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