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14今日阅读:22今日分享:22

教会孩子这样听课,宝妈就省心啦

无论哪一科,有个良好的听课习惯的学生,成绩永远不会差
工具/原料

问题

方法/步骤
1

听课前:带着问题去听课那问题从哪来呢?答案是预习。课前预习其实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能产生一些对知识的疑点,也可能是没有搞懂的疑问,或者没看懂的疑问,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快速解决相应的疑问,从而在课上学到比别人多的知识。

2

听课时要注意的四点1、听本节课的要点: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正式讲课的前几分钟将一节课的讲课大纲写在黑板上,这些都是要点,要格外注意。2、听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在课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尤其注意老师是如何提问的,还要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听课过程中要注意老师提及的几个重要内容,比如首先从....地方入手,然后用....解决,下一步又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是怎么样。此外,像老师敲黑板、或者重复讲某个点,再或者突然提高音量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的意图是什么,因为这前前后后都是思路,要认真听,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中间的一步。3、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别忘了还要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看看老师是怎么讲的,如果没听懂、没听到、或者老师没讲到,那么下课一定要向老师请教。4、有效地记课堂笔记记笔记5大注意事项:包括选质量好,厚一点的笔记本;不要什么都记;笔记要有留白;切忌形式化,别弄花架子;就笔记里的内容多和同学、老师交流。笔记应该记什么内容:记课堂框架/提纲;记疑点、记问题;记重难点;记方法;记总结;记错误反思。

3

三、听课后:课后别急着去玩下课后的前几分钟是“黄金时间”,一定要利用起来。解决课堂上没搞懂的疑问,最好是问老师、或者问成绩好的同学,宗旨是尽快解决疑问;另外还需要补充没有写完的笔记,这两点是课后首要解决的事情,不能拖,越拖,问题就越多,知识漏洞也就越多。

4

四、老师不同,听课方法不同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建议家长这么做:首先不要批评指责孩子,要及时了解不喜欢的原因,不要试图否定孩子;其次,帮孩子挖掘老师优点,进行尊师教育,学会换位思考;第三、家长主动出面和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话,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设法取得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5

五:遇到下面这三类老师,记得切换听课方法(1)“照本宣科”的老师这一类老师喜欢完全照着书讲,课堂难免会有一些枯燥,家长要提醒孩子应以专心听课为重,笔记可以相对简略一些,要边听老师讲,边理解课本内容,跟着老师所讲,在课本中作记录和标注,将老师讲到的在课本中没有或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内容补充到课本中。(2)“天马行空”的老师这一类老师主要出现在文科类的科目上,比如历史课堂上,有些老师喜欢讲点“野史”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学生很容易听进去,但家长要提醒孩子,听这种课时更要多思考,不然课后就会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只能回忆起“野史”,应该掌握的知识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建议家长告诉孩子,在课前应预习一遍教材,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重点,并且在教材中标示出来。这样课堂上任凭老师扯多远,大家也始终能保持头脑清醒。(3)“引而不发”的老师这类老师主要出现尖子班上,讲课风格为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上课时讲得很少,从不面面俱到地讲解、分析,而是设计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思考、讨论过后,有了统一的认识,并且符合标准答案,老师便不再重复,给学生以鼓励、赞扬。没有统一认识时,老师也不轻易告知结论,常常引导学生在进一步去搜集论据,以便更深刻地研究问题。

6

六:上这一类老师的课,家长要鼓励孩子们主动发言,孩子们要加强自学能力,要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不清楚或但是不懂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请教。要自觉和老师配合,积极参加与探讨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一系列问题,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否则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