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08今日阅读:82今日分享:48

芦苇种植误区!!!

在发展芦苇种植生产中,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采取科学的繁殖、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从而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芦苇是多年生禾本科宿根性植物,茎秆坚硬,质地细腻,纤维含量高,一般在40%~60%,是我国造纸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同时,芦苇在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医药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特别是利用芦苇编制工艺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其次,芦苇在保护生态环境、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突出的作用。芦苇和其他植物不同,一次种植多年见效,除第一年资金及劳动力投入较多外,从第二年开始,只需苇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及芦苇收割的投入。在一般情况下,芦苇第一年栽植,3a后产量可达到4 500kg/hm2以上,最高产量可达15~45t/hm2。
工具/原料
1

芦苇

2

水源

3

场地

方法/步骤
1

1地块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灌水和排水方便、交通方便、土壤含盐量低、无杂草、无病菌的地块,深翻,整地作床,床与床之间修成布道沟,便于灌水和管理,施有机肥15t/hm2与土壤充分混合耙平。

2

2播种。将上一年采取的芦苇穗晒干,切碎,在5月上中旬,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量为75 kg/hm2。播种前,育苗田灌水泡田,2d后排干,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后进行均匀播种,并将种子拍入土中。

3

3苗田管理与移栽。当芦苇出苗后,加强灌水管理,灌水深度不能淹没芦苇幼苗,当幼苗高度达到5cm时进行间苗,苗间距2cm,随幼苗的生长,及时间苗和除草,并加强灌水和施肥,到苗高20cm时,苗间距达6cm。在当地条件比较好时,在7~8月芦苇出现分蘖后即可进行大田移栽,也可在第二年春季气温达到5℃以上时进行移栽。移栽时,将移栽田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将芦苇苗(发芽前)从育苗田中起出,按株行距1m×1m进行栽植,每穴3~5株,当苗高达到30cm后,加强灌水,水层保持5cm,随生长加深水层,最深不超过50cm,当年高度可达到1.5~2.0m。

4

根系繁殖:当气温达到5℃以上时,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田间挖取芦苇根状茎,截取30cm为一段,运往田间,进行栽植,每平方米栽植25根,但可随着产量目标而加密栽植,当苗高达到30cm以上时,可进行浅水灌溉,并根据芦苇需水规律和生长速度,逐渐加深水层,最深不超过50cm。有条件的可进行施肥,肥料品种以氮肥为主,施肥量控制在150~300kg/hm2,一般情况下3a后芦苇产量就可达到4 500 kg/hm2以上。

5

芦苇一生中,生理需水量在700m3左右。在芦苇灌溉中研究出“春浅、夏深、秋落干”的灌溉制度,即在春季芦苇发芽前灌浅水,加速土壤解冻,提高地温,促进芦苇发芽,当土壤解冻后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芦苇发芽和生长后,灌浅水5cm。5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长盛期,生长速度加快,需水量增加,所以应采取深水灌溉,水层保持在30~50cm。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进行土壤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芦苇成熟和秋芽发育。

6

芦苇是以生产茎秆为主的经济植物,一生中需要较多的营养供应,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营养综合平衡,是芦苇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芦苇进入生长盛期的5月中下旬进行施肥,施肥品种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肥量一般在300~375kg/hm2。在施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施肥重点应是中低产苇田,因为中低产苇田增产潜力大,肥料容易发挥作用;二是苇田施肥和农田施肥具有很大的不同性,因此必须考虑苇田的性质,配备良好的工程设施和最佳的灌溉制度,使水肥融合后被芦苇吸收;三是对土壤盐碱重、草害多的地块应首先降低土壤含盐量和防除草害,避免肥料损失;四是在施肥前,应对施肥地块土壤进行分析,对不能满足芦苇生长所需的养分种类应重点施用,并配合其他肥料品种,保持土壤营养平衡,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也就是说采取测土施肥的办法,以减少肥料的浪费。

注意事项
1

误区1:芦苇种子繁殖力极低有实验表明十分之一的成活率左右且操作复杂

2

误区2:芦苇根系繁殖不一定30公分,可以根据水位选择长度,水位也不一定控制在50公分,主要是不要淹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