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68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中国古代书法名碑名帖之秦汉篇

中国秦汉时代,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 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 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文字的变化和书法的成就,给以后书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工具/原料
1

古代碑帖

2

笔墨纸砚

方法/步骤
1

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中,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乃先秦遗物,在书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它是刻在十个大小不等、高度和直径约有二尺的圆形的石头上的渔狩文字,因为石礅的形似鼓,所以称为“石鼓文”。现存的石鼓文为宋朝收集的十石鼓,上面刻有文字,其文字内容是歌颂秦国国君游猎行乐的情况,以四言诗的韵文形式刻干石鼓上的,所以石鼓文又称“猎碣文字”。石鼓文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的。原刻石应有七百来字。到了唐宋时代已多有残缺,现在仅存三百多字,其余的都已模糊不清。此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

大盂鼎铭文:铭文字体瑰丽雄奇,用笔方整,有的笔画波磔显著,行款茂密,布局完满,是学习金文的极好范本。

3

散氏盘: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在方整中含有圆意,就其单字而言无一不打破对称、平正的惯例,不仅呈横向的欹侧之势,而且变通常的右高左低为左高右低,字势向右下倾斜。然姿态自然,变化莫测,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字形开张,妙趣横生。

4

毛公鼎铭文: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5

曹全碑: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6

礼器碑:《礼器碑》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二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而且多少带有一些和居延汉简书法相似的地方。但是它瘦不露骨,不伤于靡弱,显得很有力度。尤其是碑阳书法,更是精美绝伦。

7

张迁碑:《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

8

乙瑛碑: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