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28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校园分享#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小编告诉你。
方法/步骤
1

黑条矮缩病的症状典型症状是病稻明显短于健康稻,叶片短、硬、深绿色,新提取的叶片扭曲、收缩。在发病初期,叶脉和叶背茎上有蜡白色突起,随后变成深褐色短条状肿瘤突起。水稻不抽穗或穗小,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减产;非典型症状包括病苗生长缓慢,矮小,分蘖少,叶脉和茎上没有蜡状突起。

2

控制技术目前,还没有直接有效的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方法。但在水稻易感生长期,严格控制有毒灰飞虱的数量,从病源出发,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政策,可显著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1.选择抗病品种,完善栽培体系扩大病区抗病品种种植,淘汰感病品种。建议同时播种,适当推迟播种和播种期,以避免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徙和传播的高峰期。1周后开始早稻插秧。晚小麦移栽后10d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此外,应避免在分散的土地上早播。苗圃应远离前一年病重的麦田和冬闲田。提倡以连播、育苗、移栽为重点;统一施肥、统一用药,培育无病壮苗。此外,还应采取合理施肥、平衡施肥、控氮、增钾、微肥等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苗木变绿,引诱灰飞虱取食;重视锌肥作为基肥的施用,平衡施肥,以促进水稻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缩短病害的易感期,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

推荐信息